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媽媽群,群里聊天的經常是這樣的:娃英文辭彙量達到多少了?讀了多少本書?玩的什麼桌游?
群里媽媽的孩子基本都是學前兒童,從1歲到5、6歲的都有,但是似乎3、4歲的居多。平時除了看看她們在給娃看什麼繪本,玩什麼玩具,我幾乎是插不上話的。這些媽媽們分布在全球各地,但是大部分還是在國內,據我的觀察,以中產為主,這些媽媽們都非常優秀,孩子也非常優秀。
有一次一個媽媽提起一個牛娃,說自己家孩子3歲多的孩子英文辭彙量三千覺得不少了,可是那個「牛娃」的辭彙量居然已經達到了一萬二。
我看到那個數字驚的下巴快掉了,我作為一個上學期間也學過數年英語的成年人,英語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不僅不敢與那個一萬二的孩子比,就是那個三千辭彙量的三歲孩子,我也是望塵莫及。
有一個媽媽在分享孩子的英語啟蒙時說,經過不到半年的時間,三歲的孩子,已經能用英語完整的表達一件事了。我扭頭看看嘟嘟,中文還不能說得很利索,如果說他也掌握了兩種語言的話,也就是普通話和方言了。
記得去年網上走紅那個5歲孩子的簡歷,一年讀了五百本書。群里媽媽們也在熱議,一個媽媽悠悠說了一句「一年五百本也不多啊,我家不止這個量」。
這個媽媽的女兒當時三歲多,剛上幼兒園,每天媽媽陪讀英文繪本,爸爸陪玩益智桌游,上的幼兒園是全英文交流。
想必學費不菲。
微博紅V眼科小超人老梁出知富裕家庭,名校博士畢業,海歸人士,她說中產育兒都是砸重金培養孩子,進名校,說流利的英文,每年出國擴大視野,定期檢查視力和牙齒,去服務好、人少的私立醫院,培養興趣愛好。她堅定的認為,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最好的條件,做孩子堅實的經濟後盾。
有一個自己做企業的朋友,收入算得上是中產以上,孩子小學初中都是上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老師一個電話家長都會瑟瑟發抖,但是這位朋友敢於理直氣壯的懟老師,畢竟學費交得高。這位朋友的孩子高中去了一家國際學校,畢業後就出國讀書了。
同事的表姐,孩子自初中起,寒暑假都要參加到歐美國家的遊學,至少待半個月時間,交流學習、增長見識,同時也提高語言能力。
媽媽群的群主非常低調,雖然孩子也是牛娃,每天雷打不動的英文閱讀,也開始學習音樂和繪畫,但是一直說明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在對孩子的培育方面,中產似乎是最焦慮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從小享受最好的資源,加上有家族財富的加持,前途並不需要擔憂。但是中產就不一樣,非常擔心孩子不如自己,導致階層下滑,所以要用儘力氣,托著孩子往上升,不能下降。
家族經濟條件確實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發展,一些研究發現,富裕家族的孩子,辭彙量和認知水平更高,個性也更加的開朗,社交能力也更好。
英國跨越70年,涉及7萬人的出生隊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家族的社會經濟水平,對孩子的未來有巨大的影響。來自富裕家族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在學業和人生成就上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有人說,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我國,中產人群大部分都很優秀,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加上可能的運氣,擁有了令人羨慕的收入和地位,他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所以非常重視子女教育,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並且目標明確,培養出類拔萃的孩子。
雖然有些人可能覺得這種育兒方式功利性大於愛,但是,加大投入來培養孩子,晝最大可能給孩子提供資源和支持,也是父母負責任的表現。
其實,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名校、學業有成呢?
中產階層育兒:砸錢進名校,出國長見識,3歲能英語完整表達
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媽媽群,群里聊天的經常是這樣的:娃英文辭彙量達到多少了?讀了多少本書?玩的什麼桌游?
群里媽媽的孩子基本都是學前兒童,從1歲到5、6歲的都有,但是似乎3、4歲的居多。平時除了看看她們在給娃看什麼繪本,玩什麼玩具,我幾乎是插不上話的。這些媽媽們分布在全球各地,但是大部分還是在國內,據我的觀察,以中產為主,這些媽媽們都非常優秀,孩子也非常優秀。
有一次一個媽媽提起一個牛娃,說自己家孩子3歲多的孩子英文辭彙量三千覺得不少了,可是那個「牛娃」的辭彙量居然已經達到了一萬二。
我看到那個數字驚的下巴快掉了,我作為一個上學期間也學過數年英語的成年人,英語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不僅不敢與那個一萬二的孩子比,就是那個三千辭彙量的三歲孩子,我也是望塵莫及。
有一個媽媽在分享孩子的英語啟蒙時說,經過不到半年的時間,三歲的孩子,已經能用英語完整的表達一件事了。我扭頭看看嘟嘟,中文還不能說得很利索,如果說他也掌握了兩種語言的話,也就是普通話和方言了。
記得去年網上走紅那個5歲孩子的簡歷,一年讀了五百本書。群里媽媽們也在熱議,一個媽媽悠悠說了一句「一年五百本也不多啊,我家不止這個量」。
這個媽媽的女兒當時三歲多,剛上幼兒園,每天媽媽陪讀英文繪本,爸爸陪玩益智桌游,上的幼兒園是全英文交流。
想必學費不菲。
微博紅V眼科小超人老梁出知富裕家庭,名校博士畢業,海歸人士,她說中產育兒都是砸重金培養孩子,進名校,說流利的英文,每年出國擴大視野,定期檢查視力和牙齒,去服務好、人少的私立醫院,培養興趣愛好。她堅定的認為,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最好的條件,做孩子堅實的經濟後盾。
有一個自己做企業的朋友,收入算得上是中產以上,孩子小學初中都是上的私立學校,公立學校老師一個電話家長都會瑟瑟發抖,但是這位朋友敢於理直氣壯的懟老師,畢竟學費交得高。這位朋友的孩子高中去了一家國際學校,畢業後就出國讀書了。
同事的表姐,孩子自初中起,寒暑假都要參加到歐美國家的遊學,至少待半個月時間,交流學習、增長見識,同時也提高語言能力。
媽媽群的群主非常低調,雖然孩子也是牛娃,每天雷打不動的英文閱讀,也開始學習音樂和繪畫,但是一直說明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在對孩子的培育方面,中產似乎是最焦慮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從小享受最好的資源,加上有家族財富的加持,前途並不需要擔憂。但是中產就不一樣,非常擔心孩子不如自己,導致階層下滑,所以要用儘力氣,托著孩子往上升,不能下降。
家族經濟條件確實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發展,一些研究發現,富裕家族的孩子,辭彙量和認知水平更高,個性也更加的開朗,社交能力也更好。
英國跨越70年,涉及7萬人的出生隊列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家族的社會經濟水平,對孩子的未來有巨大的影響。來自富裕家族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在學業和人生成就上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有人說,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我國,中產人群大部分都很優秀,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加上可能的運氣,擁有了令人羨慕的收入和地位,他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所以非常重視子女教育,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並且目標明確,培養出類拔萃的孩子。
雖然有些人可能覺得這種育兒方式功利性大於愛,但是,加大投入來培養孩子,晝最大可能給孩子提供資源和支持,也是父母負責任的表現。
其實,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上名校、學業有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