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年,劉璋跟他邀請入川,前來助戰的劉備反目成仇,雖然劉備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擊敗劉璋的軍隊。但是劉備入川的總兵力不滿萬餘人,無法擴大戰戰果,便令關羽鎮守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部入川支援。而荊襄士族集團,也跟隨諸葛亮等人西征,踏上巴蜀土地。
出生於荊州南陽郡的宗預,便是入川的荊襄士族集團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隸屬張飛,跟隨張飛掃蕩西川,平定巴郡、巴西二郡。年輕的宗預,在西征劉璋的戰事中嶄露頭角,受到諸葛亮的關注。
張飛
公元224年,蜀漢後主建興二年,宗預有幸被諸葛亮辟召為幕僚。辟召制是東漢盛行的選官制度,僅次於察舉制,是公卿選拔賢才俊傑的重要手段。宗預有幸擔任丞相府主簿,並歷任參軍,跟馬謖的職務相同,而後又升任有右中郎將,足見諸葛亮對他還是非常器重。
三國將領
234年,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時,領兵行至五丈原,在此染病亡故。消息傳至東吳,孫權認為曹魏可能趁機進犯蜀漢,便下令向位於蜀吳邊界的軍事重鎮巴丘,增派一萬多人的兵力。如果蜀漢能打退曹魏入侵,這支吳軍便前去助戰。如果蜀漢因諸葛亮去世,而陷入混亂,致使曹魏軍長驅直入,那麼這支吳軍便趁火打劫,瓜分蜀漢領土。
諸葛亮
聽聞東境警訊,蜀漢朝廷在防備曹魏來犯的同時,增加在永安一線的兵力,積極應戰。第二年,為了緩和跟孫吳的關係,劉禪派遣右中郎將宗預出使東吳。吳大帝孫權質問宗預,為了在漢吳邊界增派兵力。宗預不卑不亢回答道:「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換句話說,就是你們東吳在巴丘增加兵力,我們也在白帝城(永安)加強防務,大家都適應局勢,採取最恰當的做法,您沒必要互相追問。吳大帝聽聞宗預的回答,對他特別讚賞,下令以禮相待。宗預也是出使東吳的蜀漢使臣中,受禮遇的程度,僅次於鄧芝和費禕的第三人。宗預回朝後,不辱使命,因功升任侍中,之後轉任尚書。
孫權
當時,在朝中主持軍國大事的是大將軍費禕,但出鎮江州,身為車騎將軍的鄧芝,平日桀驁不馴,很多人都畏懼他,不敢於他鬥嘴。247年,年逾花甲的宗預受拜屯騎校尉(統領七百騎士),正巧碰到回朝述職的鄧芝。
鄧芝看不起宗預,認為他是文官出身,沒資格領兵打仗,便出言諷刺:「按照禮法,六十歲的老人就不能參加戎事,你都六十多了,怎麼還能擔任屯騎校尉,統領士兵?」車騎將軍的品級要遠高於屯騎校尉,但宗預不甘,於是反唇相譏,詰問鄧芝:「你都七十了,還能領兵出鎮江州,掌握兵權,我才六十歲就不能統領軍隊?」鄧芝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鄧芝
同年,宗預奉命出使東吳,吳大帝孫權看到宗預春秋已高,自己也逐漸衰老,便拉著他的手痛哭,怕以後再也不能跟宗預相見,並送給他一顆大珍珠作為禮物。宗預回朝升任後將軍,接替陳到,擔任第三任永安都督,鎮守蜀漢東大門。宗預奉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外交政策,保持跟東吳和睦的關係,之後宗預擢升為征西大將軍,受封為關內侯。
258年,染病的宗預,被調回成都,永安都督的職務由原來的庲降都督閻宇接替。同年,因為劉禪的寵臣,專擅朝政的鎮軍將軍陳祗去世。宗預才有機會升任鎮軍大將軍,受領(遙領)兗州刺史。
廖化和姜維
幾年後,諸葛亮的長子,迎娶公主的武鄉侯諸葛瞻,與輔國大將軍董厥統領中央事務,主持朝政。從宗預府門路過的右車騎將軍廖化,想邀請宗預一同拜訪諸葛瞻。但宗預認為,都年過七十了,獲得東西夠多了,沒必要為求得什麼,而去拜訪晚輩,於是沒有跟隨廖化拜訪諸葛瞻。
蜀漢滅亡後,從成都之亂中保全性命的宗預,跟隨劉禪一同前往洛陽,但年紀老邁的宗預、廖化,經不住車馬勞頓,均在途中病逝。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
張飛的部將,他被諸葛亮重點培養,跟孫權關係密切,出言頂撞上級
213年,劉璋跟他邀請入川,前來助戰的劉備反目成仇,雖然劉備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擊敗劉璋的軍隊。但是劉備入川的總兵力不滿萬餘人,無法擴大戰戰果,便令關羽鎮守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部入川支援。而荊襄士族集團,也跟隨諸葛亮等人西征,踏上巴蜀土地。
出生於荊州南陽郡的宗預,便是入川的荊襄士族集團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隸屬張飛,跟隨張飛掃蕩西川,平定巴郡、巴西二郡。年輕的宗預,在西征劉璋的戰事中嶄露頭角,受到諸葛亮的關注。
張飛
公元224年,蜀漢後主建興二年,宗預有幸被諸葛亮辟召為幕僚。辟召制是東漢盛行的選官制度,僅次於察舉制,是公卿選拔賢才俊傑的重要手段。宗預有幸擔任丞相府主簿,並歷任參軍,跟馬謖的職務相同,而後又升任有右中郎將,足見諸葛亮對他還是非常器重。
三國將領
234年,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時,領兵行至五丈原,在此染病亡故。消息傳至東吳,孫權認為曹魏可能趁機進犯蜀漢,便下令向位於蜀吳邊界的軍事重鎮巴丘,增派一萬多人的兵力。如果蜀漢能打退曹魏入侵,這支吳軍便前去助戰。如果蜀漢因諸葛亮去世,而陷入混亂,致使曹魏軍長驅直入,那麼這支吳軍便趁火打劫,瓜分蜀漢領土。
諸葛亮
聽聞東境警訊,蜀漢朝廷在防備曹魏來犯的同時,增加在永安一線的兵力,積極應戰。第二年,為了緩和跟孫吳的關係,劉禪派遣右中郎將宗預出使東吳。吳大帝孫權質問宗預,為了在漢吳邊界增派兵力。宗預不卑不亢回答道:「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換句話說,就是你們東吳在巴丘增加兵力,我們也在白帝城(永安)加強防務,大家都適應局勢,採取最恰當的做法,您沒必要互相追問。吳大帝聽聞宗預的回答,對他特別讚賞,下令以禮相待。宗預也是出使東吳的蜀漢使臣中,受禮遇的程度,僅次於鄧芝和費禕的第三人。宗預回朝後,不辱使命,因功升任侍中,之後轉任尚書。
孫權
當時,在朝中主持軍國大事的是大將軍費禕,但出鎮江州,身為車騎將軍的鄧芝,平日桀驁不馴,很多人都畏懼他,不敢於他鬥嘴。247年,年逾花甲的宗預受拜屯騎校尉(統領七百騎士),正巧碰到回朝述職的鄧芝。
鄧芝看不起宗預,認為他是文官出身,沒資格領兵打仗,便出言諷刺:「按照禮法,六十歲的老人就不能參加戎事,你都六十多了,怎麼還能擔任屯騎校尉,統領士兵?」車騎將軍的品級要遠高於屯騎校尉,但宗預不甘,於是反唇相譏,詰問鄧芝:「你都七十了,還能領兵出鎮江州,掌握兵權,我才六十歲就不能統領軍隊?」鄧芝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鄧芝
同年,宗預奉命出使東吳,吳大帝孫權看到宗預春秋已高,自己也逐漸衰老,便拉著他的手痛哭,怕以後再也不能跟宗預相見,並送給他一顆大珍珠作為禮物。宗預回朝升任後將軍,接替陳到,擔任第三任永安都督,鎮守蜀漢東大門。宗預奉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外交政策,保持跟東吳和睦的關係,之後宗預擢升為征西大將軍,受封為關內侯。
258年,染病的宗預,被調回成都,永安都督的職務由原來的庲降都督閻宇接替。同年,因為劉禪的寵臣,專擅朝政的鎮軍將軍陳祗去世。宗預才有機會升任鎮軍大將軍,受領(遙領)兗州刺史。
廖化和姜維
幾年後,諸葛亮的長子,迎娶公主的武鄉侯諸葛瞻,與輔國大將軍董厥統領中央事務,主持朝政。從宗預府門路過的右車騎將軍廖化,想邀請宗預一同拜訪諸葛瞻。但宗預認為,都年過七十了,獲得東西夠多了,沒必要為求得什麼,而去拜訪晚輩,於是沒有跟隨廖化拜訪諸葛瞻。
蜀漢滅亡後,從成都之亂中保全性命的宗預,跟隨劉禪一同前往洛陽,但年紀老邁的宗預、廖化,經不住車馬勞頓,均在途中病逝。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