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一個5歲小男孩的簡歷刷屏了。這一份長達15頁的簡歷,將男孩的家庭、愛好,以及家庭教育觀等從7個方面一一呈現。
網友們驚訝的發現,這個才5歲的小屁孩不僅「飽讀萬卷書」,而且「還行了萬里路」,真是多彩的人生啊!比如他兩歲時跟唱詩歌,四歲半學了鋼琴,五歲時能背百首古詩,英文書的年閱讀量竟然高達500本,圍棋還取得了11級證書,足跡踏入國內外,去過長三角各省市,還去過日本,印尼等國家。
5歲男孩簡歷震驚全網
看完這份簡歷,許多成年人自愧不如,嘆息:「我好像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也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種清單式育兒的方式,真的好嗎?」
我的感觸是:
1.每個人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這個小男孩的簡歷如此豐富,那他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他快樂嗎?
2.小男孩可謂做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他付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才有這樣驚人的簡歷?
3.也許這個孩子的人生在旁人看來,既豐富又輝煌,但是他內心是什麼感受呢?生活中,又有多這種 看似成功地享受著鮮花和掌聲,內心無比孤獨和痛苦的人呢?
基於以上三點想法,我認為小男孩父母的這種「清單式育兒」不好。這種以列清單的方式培育孩子沒有童年,很多父母甚至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鄭重其事地替孩子謀劃好了一切,然後在生活中,緊鑼密鼓地讓孩子逐個去完成,目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只是,父母沒想到,當孩子實現這些規劃之後,卻往往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真實的自已,而這些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因此,這種「清單式」育兒看似精彩,實則最傷孩子。當孩子實現這些規劃之後,卻往往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真實的自已
一、首先,什麼是「清單式」育兒?所謂「清單式」育兒,就是父母挖空心思,給孩子制定的一份自認為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的「人生清單」。需要孩子按照時間節點去完成和實現的任務和目標。
在TED的演講中,有一位來自斯坦福大學,名叫Julie 的演講者,曾這樣提及「清單式」育兒,清單式育兒,就是把孩子的生活、學習、運動、娛樂早早地計劃清楚,好似一張清單一樣,而孩子基本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孩子們所有的生活重心,只是圍繞著父母們列出的「清單」去機械化的行動。
這主要是由於父母們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認為必須由自己隨時保護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才會取得父母們眼中的所謂「成功」。因此,採用「清單式」育兒父母們會關注、掌控孩子的第一件事,哪怕是極微小的事情,目的是讓孩子將來能實現父母的「完美」計劃。比如進名牌大學,比如長大後找到令人艷羨的好工作。
在TED的演講中,有一位來自斯坦福大學,名叫Julie 的演講者,曾這樣提及「清單式」育兒
二、其次,「清單式」育兒的隱患和對孩子的傷害。很多時候,父母們本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借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挖空心思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能夠按父母制定好的清單,不折不扣地學習和成長,成為人生贏家。敦不知,這種「清單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一些隱患,甚至是傷害。這種「清單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一些隱患,甚至是傷害。
1.失去自我,容易抑鬱。
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他們沒有正常的童年,時間都被機械化,情緒也常常得不到發宣洩,因此,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而嚴重的抑鬱,會導致自殺。比如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離異母親宋倩,要求自己的女兒喬英子每次考試必須得第一名,女兒希望考取南京大學,但她想讓喬英子上清華,不然上自己喜歡的專業北航也行……作為母親,宋倩以「為你好」的名義,實則緊緊規劃、掌控著女兒的人生,這就是「清單式」育兒的體現,最終讓上高中的女兒喬英子抑鬱了,她要以跳橋的方式去逃離母親的掌控。
而在生活中,近年來,不少中小學生離家失聯,然後自殺的新聞也是頻繁曝光。孩子選擇離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正處在叛逆期,但歸根結底,他們主要是想要逃離現有的生活、學習和壓力,父母們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批評、指責,導致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感覺不到快樂,找不到自我,心理脆弱,非常抑鬱,才想出了離家出走的下策。
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抑鬱,或會導致自殺。
2.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那些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基本都是按照父母的規劃來成長的,他們幾乎沒有機會進行自我選擇,他們自己所做的決定往往會被父母否定,長期如此,孩子懷疑自我,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例如曾經寫萬字,控拆父母的北大畢業生王猛,他雖然也幸運地找到了對口專業的工作,無奈動手能力差,溝通方面也困難,加上自卑,導致跟不上,只好選擇離開,隨後找到的幾個工作也很難跟上,最後出國讀研,回國後,卻長達12年,不回家過年,也不主動與父母聯繫,甚至還切斷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這種看起來「不孝」的舉動,背後是「清單式」育兒惹的禍,在童年中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孩子,往往會選擇遠離父母。那些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3.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
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由於清單式育兒的父母喜歡為子女做萬全的準備,替孩子打點好一切,導致孩子往往會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當中。
比如,電影《黑天鵝》中的女主角Nina,她是一位28歲的芭蕾舞演員,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由母親撫養。這位母親控制女兒的一切,包括干涉女兒穿什麼樣衣服、吃什麼樣的東西、交什麼樣的朋友,甚至是Nina的感情和生活,這些統統都要經過母親點頭同意,她才能夠去做,她沒有自己的意願,她能夠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內心卻像一個被母親掌控的、美麗的提線木偶。
這樣的人生,讓她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因此,Nina感覺壓抑,她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表達,她甚至出現了幻想,她在生活中通過嗑藥、濫交等這些不健康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母親,最終以自殘的方式完成了最後一場表演,令人嘆息。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三、那麼,如何讓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呢?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清單式」育兒不好,也知道了「清單式」育兒對孩子存在著隱患和傷害,那麼,現在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夠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第一,學習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還能夠博學多才,長大後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快樂一生。而這就需要避開「清單式」育兒的傷害。快樂育兒的關鍵點,是要挖掘孩子自身的潛力,要重點培養孩子好的品格和愛學習的習慣,而興趣才是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比如孩子的興趣是畫畫,那就多培養孩子的才藝;如果孩子的興趣是書本,那就多培養閱讀和寫作;如果孩子對於體育著迷,那就多帶孩子出門運動。
因此,要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開發孩子的興趣點上,放在培育孩子的自律性上,而不是規定和限制孩子,讓孩子一定要按父母的規劃清單來發展。簡單來說,孩子喜歡什麼就重點培養什麼,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有了內在驅動力,而且還擁有快樂的童年。學習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
第二,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
俗語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為了孩子的未來去考慮,這就需要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以及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而這些恰恰是「清單式」育兒做不到的。
也許,有些父母會覺得委屈,我在意你、愛你,才會給你精心制定清單。但其實,愛絕對不是清單,也不是通過清單來嚴格控制,而是自由。
事實上,父母「清單式」育兒的根源,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緊張、焦慮,以及安全感的缺失。父母希望通過「清單式」育兒把控孩子的完美未來,以此釋放焦慮,尋找自我安全感。這其實就是父母將自己的問題,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因此,父母需要進行自我覺察和反思,並通過一些方式來治癒自己,而不要總是通過要求和控制自己的孩子來緩解。建議當父母覺察到的「清單式」育兒控制欲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先深呼吸6秒,內心平靜下來,認知自己的情緒,喚醒理智,試著放下。
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待。
此外,父母學會等待,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空間。比如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不要總是批評、指責,要主動和他一起發現學習上有什麼漏洞,然後針對薄弱環節一起找方法,面對階段性的成績下滑,父母千萬不要以「清單」為準則,去嘮叨孩子,而是應該試著給孩子留出追趕和進步的空間,聽聽孩子的想法,與他們一起探討解決方法,而不是唯成績論亂貼標籤。父母要學會等待。
總結。父母之所以進行「清單式」育兒,是期待孩子的「」完美「」,但現實往往背道而馳:很多在「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迷失自我,心理脆弱,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
這是由於在「清單式」育兒中成長的孩子,沒有童年,不快樂。他們總是面對排序緊張的作業和學習,做不到張馳有度,在學習上,只有成績考第一才能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並以此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這是「清單式」育兒的最大的失敗和悲哀。
要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孩子自己感興趣,一旦選擇,必須堅持;其次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最後父母要學會等待。
今日一語: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
她笑了
整個世界都溫柔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五歲小男孩簡歷刷屏:這種「清單式」育兒看似精彩,實則最傷孩子
最近,在網路上,一個5歲小男孩的簡歷刷屏了。這一份長達15頁的簡歷,將男孩的家庭、愛好,以及家庭教育觀等從7個方面一一呈現。
網友們驚訝的發現,這個才5歲的小屁孩不僅「飽讀萬卷書」,而且「還行了萬里路」,真是多彩的人生啊!比如他兩歲時跟唱詩歌,四歲半學了鋼琴,五歲時能背百首古詩,英文書的年閱讀量竟然高達500本,圍棋還取得了11級證書,足跡踏入國內外,去過長三角各省市,還去過日本,印尼等國家。
5歲男孩簡歷震驚全網
看完這份簡歷,許多成年人自愧不如,嘆息:「我好像這輩子都比不過這個孩子了。」也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種清單式育兒的方式,真的好嗎?」
我的感觸是:
1.每個人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這個小男孩的簡歷如此豐富,那他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他快樂嗎?
2.小男孩可謂做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他付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才有這樣驚人的簡歷?
3.也許這個孩子的人生在旁人看來,既豐富又輝煌,但是他內心是什麼感受呢?生活中,又有多這種 看似成功地享受著鮮花和掌聲,內心無比孤獨和痛苦的人呢?
基於以上三點想法,我認為小男孩父母的這種「清單式育兒」不好。這種以列清單的方式培育孩子沒有童年,很多父母甚至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鄭重其事地替孩子謀劃好了一切,然後在生活中,緊鑼密鼓地讓孩子逐個去完成,目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只是,父母沒想到,當孩子實現這些規劃之後,卻往往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真實的自已,而這些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因此,這種「清單式」育兒看似精彩,實則最傷孩子。
當孩子實現這些規劃之後,卻往往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真實的自已
一、首先,什麼是「清單式」育兒?
所謂「清單式」育兒,就是父母挖空心思,給孩子制定的一份自認為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的「人生清單」。需要孩子按照時間節點去完成和實現的任務和目標。
在TED的演講中,有一位來自斯坦福大學,名叫Julie 的演講者,曾這樣提及「清單式」育兒,清單式育兒,就是把孩子的生活、學習、運動、娛樂早早地計劃清楚,好似一張清單一樣,而孩子基本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孩子們所有的生活重心,只是圍繞著父母們列出的「清單」去機械化的行動。
這主要是由於父母們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認為必須由自己隨時保護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才會取得父母們眼中的所謂「成功」。因此,採用「清單式」育兒父母們會關注、掌控孩子的第一件事,哪怕是極微小的事情,目的是讓孩子將來能實現父母的「完美」計劃。比如進名牌大學,比如長大後找到令人艷羨的好工作。
在TED的演講中,有一位來自斯坦福大學,名叫Julie 的演講者,曾這樣提及「清單式」育兒
二、其次,「清單式」育兒的隱患和對孩子的傷害。
很多時候,父母們本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借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挖空心思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能夠按父母制定好的清單,不折不扣地學習和成長,成為人生贏家。敦不知,這種「清單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一些隱患,甚至是傷害。
這種「清單式」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一些隱患,甚至是傷害。
1.失去自我,容易抑鬱。
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他們沒有正常的童年,時間都被機械化,情緒也常常得不到發宣洩,因此,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而嚴重的抑鬱,會導致自殺。比如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離異母親宋倩,要求自己的女兒喬英子每次考試必須得第一名,女兒希望考取南京大學,但她想讓喬英子上清華,不然上自己喜歡的專業北航也行……作為母親,宋倩以「為你好」的名義,實則緊緊規劃、掌控著女兒的人生,這就是「清單式」育兒的體現,最終讓上高中的女兒喬英子抑鬱了,她要以跳橋的方式去逃離母親的掌控。
而在生活中,近年來,不少中小學生離家失聯,然後自殺的新聞也是頻繁曝光。孩子選擇離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正處在叛逆期,但歸根結底,他們主要是想要逃離現有的生活、學習和壓力,父母們給了孩子過多的壓力、批評、指責,導致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感覺不到快樂,找不到自我,心理脆弱,非常抑鬱,才想出了離家出走的下策。
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抑鬱,或會導致自殺。
2.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那些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基本都是按照父母的規劃來成長的,他們幾乎沒有機會進行自我選擇,他們自己所做的決定往往會被父母否定,長期如此,孩子懷疑自我,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例如曾經寫萬字,控拆父母的北大畢業生王猛,他雖然也幸運地找到了對口專業的工作,無奈動手能力差,溝通方面也困難,加上自卑,導致跟不上,只好選擇離開,隨後找到的幾個工作也很難跟上,最後出國讀研,回國後,卻長達12年,不回家過年,也不主動與父母聯繫,甚至還切斷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這種看起來「不孝」的舉動,背後是「清單式」育兒惹的禍,在童年中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孩子,往往會選擇遠離父母。
那些被「清單式」教育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3.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
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由於清單式育兒的父母喜歡為子女做萬全的準備,替孩子打點好一切,導致孩子往往會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當中。
比如,電影《黑天鵝》中的女主角Nina,她是一位28歲的芭蕾舞演員,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由母親撫養。這位母親控制女兒的一切,包括干涉女兒穿什麼樣衣服、吃什麼樣的東西、交什麼樣的朋友,甚至是Nina的感情和生活,這些統統都要經過母親點頭同意,她才能夠去做,她沒有自己的意願,她能夠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內心卻像一個被母親掌控的、美麗的提線木偶。
這樣的人生,讓她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因此,Nina感覺壓抑,她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表達,她甚至出現了幻想,她在生活中通過嗑藥、濫交等這些不健康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母親,最終以自殘的方式完成了最後一場表演,令人嘆息。
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
三、那麼,如何讓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清單式」育兒不好,也知道了「清單式」育兒對孩子存在著隱患和傷害,那麼,現在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夠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第一,學習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還能夠博學多才,長大後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快樂一生。而這就需要避開「清單式」育兒的傷害。快樂育兒的關鍵點,是要挖掘孩子自身的潛力,要重點培養孩子好的品格和愛學習的習慣,而興趣才是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比如孩子的興趣是畫畫,那就多培養孩子的才藝;如果孩子的興趣是書本,那就多培養閱讀和寫作;如果孩子對於體育著迷,那就多帶孩子出門運動。
因此,要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開發孩子的興趣點上,放在培育孩子的自律性上,而不是規定和限制孩子,讓孩子一定要按父母的規劃清單來發展。簡單來說,孩子喜歡什麼就重點培養什麼,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有了內在驅動力,而且還擁有快樂的童年。
學習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
第二,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
俗語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為了孩子的未來去考慮,這就需要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以及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而這些恰恰是「清單式」育兒做不到的。
也許,有些父母會覺得委屈,我在意你、愛你,才會給你精心制定清單。但其實,愛絕對不是清單,也不是通過清單來嚴格控制,而是自由。
事實上,父母「清單式」育兒的根源,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緊張、焦慮,以及安全感的缺失。父母希望通過「清單式」育兒把控孩子的完美未來,以此釋放焦慮,尋找自我安全感。這其實就是父母將自己的問題,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因此,父母需要進行自我覺察和反思,並通過一些方式來治癒自己,而不要總是通過要求和控制自己的孩子來緩解。建議當父母覺察到的「清單式」育兒控制欲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先深呼吸6秒,內心平靜下來,認知自己的情緒,喚醒理智,試著放下。
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待。
此外,父母學會等待,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空間。比如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不要總是批評、指責,要主動和他一起發現學習上有什麼漏洞,然後針對薄弱環節一起找方法,面對階段性的成績下滑,父母千萬不要以「清單」為準則,去嘮叨孩子,而是應該試著給孩子留出追趕和進步的空間,聽聽孩子的想法,與他們一起探討解決方法,而不是唯成績論亂貼標籤。
父母要學會等待。
總結。
父母之所以進行「清單式」育兒,是期待孩子的「」完美「」,但現實往往背道而馳:很多在「清單式」育兒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迷失自我,心理脆弱,常常自我懷疑和自我折磨。
這是由於在「清單式」育兒中成長的孩子,沒有童年,不快樂。他們總是面對排序緊張的作業和學習,做不到張馳有度,在學習上,只有成績考第一才能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並以此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這是「清單式」育兒的最大的失敗和悲哀。
要擺脫「清單式」育兒的傷害,還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孩子自己感興趣,一旦選擇,必須堅持;其次父母要對自己進行覺察和反思。最後父母要學會等待。
今日一語: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
她笑了
整個世界都溫柔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