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古迹遺址日,除了被巴黎聖母院大火帶火的圓明園,另外一個也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它就是陝西秦公一號大墓。網友們都在笑稱陝西真是一個大寶藏,別人是山上有礦,陝西是地下有墓!
秦公一號大墓被譽為「東方倒金字塔」,裡面埋藏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景公,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及銅車馬出土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其實秦公一號大墓在1986年就被發現,前幾天,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考古發掘才啟動儀式,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為研究先秦陪葬制度、軍隊編製規模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此次車馬坑考古發掘工作,將揭開先秦社會活人、活馬、真車陪葬的歷史真相,對研究先秦歷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秦公一號大墓佔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的五個之最,考古工作者用整整10年時間才發掘了的一座大型墓葬,也是一座迄今為止知道的規模最大的先秦古墓。今天跟星姐來一起看看這個秦景公陵墓的考古五最。規模最大墓呈中字型,長59米,寬38米,深24米,與一個足球場的大小差不多,加上東西墓道長156米和84米,其總面積比安陽商代王陵大10倍,甚至比名揚天下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大20倍,也成為了上個世紀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
墓葬中的兩個墓道,表明了墓葬主人的身份,按習俗,天子的墓道是4個,諸侯國君均為2個墓道,整個墓葬分為三層,布局包括主槨室、側室和箱殉匣殉,這個墓葬也被當做了秦景公在另一個世界的地下宮殿。
古人認為人死後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因此墓葬也成為去往另一個世界生存的地方,墓葬的大小、豪華、陪葬均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存在,其實這與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木乃伊不謀而合。殉葬人數最多秦朝流行人殉,史書記載,秦穆公死時殉葬者多達177人,後人頗有微詞。沒想到秦景公的更甚,有186人,而且根據森嚴的等級制度,被分放在秦景公的陵墓中。
就如我們前面所說,秦人視死如視生,因此君王死後,生前使用的用具自不用說,包括大臣、妃嬪等也會被一起被殉葬,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中,繼續生前的生活。根據位置的不同、棺木的不同,秦景公墓葬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陪葬人,72個使用厚棺的大臣、嬪妃等,他們被放置在秦景公棺木的四周;使用薄棺的94個侍奉者,可能包含樂師、廚師、工匠等,他們離秦景公棺木位置較遠;還有20個被肢解的的奴隸,也是最下層的人。
除了常見的書桌、竹簡等殉葬品,在墓葬中還有狗殉,這個是很少見的,據猜測,狗是陽物,秦人可能延續商人的習俗,使用狗來避凶驅邪。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它是景公愛犬。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思維來解讀人殉,在秦朝,人殉是一種榮耀的事情,能為整個家族帶來榮譽,當然也有拒選的,據記載,景公弟弟公子針灸拒選拒誅,逃到晉國。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雖然當秦公一號大墓早已被盜墓多達幾百次,但考古學家依舊在裡面發現了3500多件文物,這其中的「黃腸題湊」目前我國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棺墓。
黃腸題湊中的黃指的是柏木,腸是柏木芯,題是榫頭,湊則是聚集在一起,它是一座放棺木的房子,也被稱為底下宮殿。整套「黃腸題湊」全是由堅硬、黃亮的柏木做成,每層56根,重300多公斤。製作這套槨具,用了680多根百年以上樹齡的柏木,據專家推測至少需要300畝森林才能湊齊這些木料。儘管在地下埋藏了2550多年,但出土時仍然叩之有聲,帶有柏木清香。
為什麼2550多年的木頭放置於底下卻完全沒有腐爛呢?這就得益於秦人的智慧了,為了讓柏木不朽,他們做了三種防腐措施,一是在黃腸題湊的柏木周圍填有50-80公分的木炭,起到防潮吸水的作用;二在木炭的頂部加入青膏泥,起到封水效果,作用類似沼澤中的淤泥。三源頭防腐,將容易腐朽的柏木結節摳掉,填入低熔點的鐵和錫熔化後的合金溶液澆鑄封閉。
如今在澆鑄點周圍,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沒有燒焦的痕迹,又澆鑄得很平整,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先秦時期,秦人是如何掌握金屬的熔點以及精確的柏木燃點呢?這些謎題現在還不得而知,但這卻恰好說明當時秦人已對這些物理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並掌握了相當高超的澆鑄技術。最早木碑實物在此之前我國現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東漢,樹立墓碑的習俗已廣為流行,並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都知道的墓碑是石頭所作,然而四庫全書《讀禮通考》中曾記載天子六綍四碑,諸侯四綍二碑,碑為木板所制。在墓穴四角或兩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圓孔,名為"穿"。再在兩柱的穿中架一根橫木,木上纏以繩索,可用來放繩,如轆轤一樣,將棺木牽引入墓穴。入葬完畢,木碑隨之埋入地下,或置於墓旁。
木碑一直只是存在於書中,並未有實物輔證,直到秦公一號大墓中木碑的出土,它成為我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也證明著碑由木為石,地下到地上,實用到表功記事的功用轉變。最古老的刻銘石磬秦公一號大墓中發現的石磬,是一種古代樂器,邊緣有銘文,這是目前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銘文26條,206字,其總數當由數十枚。字體為籀文大篆,磬銘文字與傳世秦公鍾、秦公簋接近,更與「石鼓文」相似。大墓石磬上的文字,字數不多,但字形優美,結構均衡,對稱、穩定,筆道均勻圓融。
從篆文「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初步斷定墓主為秦共公、秦桓公之後的秦景公,可以考見春秋晚期周秦關係相當密切,亦可知秦文化深受周人影響,有力地證明了秦人的族屬為華夏族,也正是由於這刻銘石磬才真正為我們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歷經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大墓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秦公一號大墓我們不禁為宏偉雄壯的這一切所震撼,然而我們也要看到考古人為之付出的努力,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有這些研究秦過的第一手資料。完
中國迄今發掘的超大古墓,考古發掘達10年,卻發現墓穴早已被盜
今天是國際古迹遺址日,除了被巴黎聖母院大火帶火的圓明園,另外一個也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它就是陝西秦公一號大墓。網友們都在笑稱陝西真是一個大寶藏,別人是山上有礦,陝西是地下有墓!
秦公一號大墓被譽為「東方倒金字塔」,裡面埋藏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景公,是繼秦始皇陵兵馬俑及銅車馬出土之後,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其實秦公一號大墓在1986年就被發現,前幾天,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考古發掘才啟動儀式,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為研究先秦陪葬制度、軍隊編製規模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此次車馬坑考古發掘工作,將揭開先秦社會活人、活馬、真車陪葬的歷史真相,對研究先秦歷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秦公一號大墓佔據了中國考古學史上的五個之最,考古工作者用整整10年時間才發掘了的一座大型墓葬,也是一座迄今為止知道的規模最大的先秦古墓。今天跟星姐來一起看看這個秦景公陵墓的考古五最。
規模最大
墓呈中字型,長59米,寬38米,深24米,與一個足球場的大小差不多,加上東西墓道長156米和84米,其總面積比安陽商代王陵大10倍,甚至比名揚天下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大20倍,也成為了上個世紀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
墓葬中的兩個墓道,表明了墓葬主人的身份,按習俗,天子的墓道是4個,諸侯國君均為2個墓道,整個墓葬分為三層,布局包括主槨室、側室和箱殉匣殉,這個墓葬也被當做了秦景公在另一個世界的地下宮殿。
古人認為人死後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因此墓葬也成為去往另一個世界生存的地方,墓葬的大小、豪華、陪葬均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存在,其實這與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木乃伊不謀而合。
殉葬人數最多
秦朝流行人殉,史書記載,秦穆公死時殉葬者多達177人,後人頗有微詞。沒想到秦景公的更甚,有186人,而且根據森嚴的等級制度,被分放在秦景公的陵墓中。
就如我們前面所說,秦人視死如視生,因此君王死後,生前使用的用具自不用說,包括大臣、妃嬪等也會被一起被殉葬,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中,繼續生前的生活。根據位置的不同、棺木的不同,秦景公墓葬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陪葬人,72個使用厚棺的大臣、嬪妃等,他們被放置在秦景公棺木的四周;使用薄棺的94個侍奉者,可能包含樂師、廚師、工匠等,他們離秦景公棺木位置較遠;還有20個被肢解的的奴隸,也是最下層的人。
除了常見的書桌、竹簡等殉葬品,在墓葬中還有狗殉,這個是很少見的,據猜測,狗是陽物,秦人可能延續商人的習俗,使用狗來避凶驅邪。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它是景公愛犬。
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思維來解讀人殉,在秦朝,人殉是一種榮耀的事情,能為整個家族帶來榮譽,當然也有拒選的,據記載,景公弟弟公子針灸拒選拒誅,逃到晉國。
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雖然當秦公一號大墓早已被盜墓多達幾百次,但考古學家依舊在裡面發現了3500多件文物,這其中的「黃腸題湊」目前我國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棺墓。
黃腸題湊中的黃指的是柏木,腸是柏木芯,題是榫頭,湊則是聚集在一起,它是一座放棺木的房子,也被稱為底下宮殿。整套「黃腸題湊」全是由堅硬、黃亮的柏木做成,每層56根,重300多公斤。製作這套槨具,用了680多根百年以上樹齡的柏木,據專家推測至少需要300畝森林才能湊齊這些木料。儘管在地下埋藏了2550多年,但出土時仍然叩之有聲,帶有柏木清香。
為什麼2550多年的木頭放置於底下卻完全沒有腐爛呢?這就得益於秦人的智慧了,為了讓柏木不朽,他們做了三種防腐措施,一是在黃腸題湊的柏木周圍填有50-80公分的木炭,起到防潮吸水的作用;二在木炭的頂部加入青膏泥,起到封水效果,作用類似沼澤中的淤泥。三源頭防腐,將容易腐朽的柏木結節摳掉,填入低熔點的鐵和錫熔化後的合金溶液澆鑄封閉。
如今在澆鑄點周圍,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沒有燒焦的痕迹,又澆鑄得很平整,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先秦時期,秦人是如何掌握金屬的熔點以及精確的柏木燃點呢?這些謎題現在還不得而知,但這卻恰好說明當時秦人已對這些物理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並掌握了相當高超的澆鑄技術。
最早木碑實物
在此之前我國現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東漢,樹立墓碑的習俗已廣為流行,並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都知道的墓碑是石頭所作,然而四庫全書《讀禮通考》中曾記載天子六綍四碑,諸侯四綍二碑,碑為木板所制。在墓穴四角或兩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圓孔,名為"穿"。再在兩柱的穿中架一根橫木,木上纏以繩索,可用來放繩,如轆轤一樣,將棺木牽引入墓穴。入葬完畢,木碑隨之埋入地下,或置於墓旁。
木碑一直只是存在於書中,並未有實物輔證,直到秦公一號大墓中木碑的出土,它成為我國墓葬史上最早的木碑實物,也證明著碑由木為石,地下到地上,實用到表功記事的功用轉變。
最古老的刻銘石磬
秦公一號大墓中發現的石磬,是一種古代樂器,邊緣有銘文,這是目前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
銘文26條,206字,其總數當由數十枚。字體為籀文大篆,磬銘文字與傳世秦公鍾、秦公簋接近,更與「石鼓文」相似。大墓石磬上的文字,字數不多,但字形優美,結構均衡,對稱、穩定,筆道均勻圓融。
從篆文「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初步斷定墓主為秦共公、秦桓公之後的秦景公,可以考見春秋晚期周秦關係相當密切,亦可知秦文化深受周人影響,有力地證明了秦人的族屬為華夏族,也正是由於這刻銘石磬才真正為我們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歷經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大墓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秦公一號大墓我們不禁為宏偉雄壯的這一切所震撼,然而我們也要看到考古人為之付出的努力,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有這些研究秦過的第一手資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