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去年上幼兒園,他的表現讓媽媽和老師頭疼不已。
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自己動手,而佳佳卻在等著老師喂;
中午睡覺起來別的小朋友已經穿好衣服疊好被子,佳佳卻坐在床上等老師給他穿衣服,甚至鞋子老師不給他穿好他就那麼踢啦著。
幼兒園前半學期,她媽媽被老師約談無數次,而且是直接越過接送的爺爺奶奶,專門給媽媽打電話。
佳佳媽媽都快崩潰了,一方面是待遇優厚但要經常出差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最後他們夫妻痛下決心在同小區又買了套房子,跟爺爺奶奶分開住,老人只管接送,佳佳父母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其實像佳佳這種被爺爺奶奶寵壞的小寶貝並不少見,幼兒園老師坦言,孩子主要由媽媽帶還是老人帶,一眼就能看出來,差別真的是太明顯了。孩子自理能力大不相同老人寵孩子,真的是毫無原則的,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好吃的不說,自己能幫孩子做的絕對不讓孩子動手,他們常說的話就是「我又沒什麼事,順手就幹了,折騰孩子幹啥」,結果就是該他們乾的他們幹了,該孩子乾的他們也順便幹了,而孩子真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基本上是沒有的。
而媽媽帶孩子的話,一般來說更為理智一點,也比較著重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該孩子做的絕對不幫忙,而需要孩子幫忙的也絕不客氣,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勞動小能手。
孩子性格大不相同老人帶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兩極分化,要麼就是特別不講理要麼就是特別膽小。
老人帶孩子一般都是順著,哄著,生怕孩子受委屈,因此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比較霸道,不太講理,做事容易按著自己的性子來,在外面稍有不順就大發脾氣,扔東西或者滿地打滾都習以為常;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老人因為精力等原因,較少帶孩子出去玩,以至於孩子特別膽小,見人都是不敢說話,怯怯躲在大人後面,在幼兒園也不敢大膽活動,缺少主動性。
媽媽帶孩子的話性格普遍比較活潑,陽光,就算是發脾氣也不至於不講理,並且在外面很容易給小朋友打成一片,在幼兒園也很快就能融入集體。
孩子的運動能力表現大不同老人帶孩子更為小心,怕孩子磕著碰著,時時提醒孩子小心,就算是孩子跑跳等正常的運動都隨時跟在後面,如果孩子不小心摔一跤就會心疼半天,孩子活動範圍和項目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運動能力普遍不強。
而媽媽帶孩子的話更多會鼓勵孩子多運動,就算在運動中受點傷也不會大驚小怪,孩子無論是跑跳或者攀爬或者是平衡能力等都更為出色,在幼兒園運動、遊戲中也能享受到更多樂趣。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老人帶的孩子都是如此,也不是媽媽帶的孩子就都好,但從普遍性上來說,大致如此。但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能下決心去全職,孩子還是需要老人來帶,那麼,如何做到讓老人帶的孩子跟媽媽帶的孩子沒有差別呢,其實也簡單:
一、要明確爸爸媽媽才是帶孩子的主導,老人只是輔助。
對於忙碌的父母來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但不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推給老人,自己完全撒手不管。
老人再愛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父母下班後和星期天多陪伴孩子,不但可以給老人放鬆的時間,更重要的可以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孩子在老人面前撒個嬌或者稍微受寵一點不是不可以,但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孩子要怎麼做,這個規則需要父母來定,來告訴孩子並以身則做給孩子看。
二、讓老人改變舊觀念,多跟老人溝通並在教育孩子上達成一致
這一點其實是比較困難的,隔輩親真的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但不管對於父母還是老人,在教育孩子的目標的都是一致的。
所以,多與老人溝通,老人有時雖然不情願但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的爺爺奶奶也是屬於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不至於固執不通,只要為孩子好,老人必定是支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是誰帶孩子,無論多忙,父母只要肯用心,多關注孩子,父母便可以陪伴著孩子成長。
孩子由媽媽帶還是老人帶 表現大不同,幼兒園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
佳佳去年上幼兒園,他的表現讓媽媽和老師頭疼不已。
吃飯時別的小朋友都自己動手,而佳佳卻在等著老師喂;
中午睡覺起來別的小朋友已經穿好衣服疊好被子,佳佳卻坐在床上等老師給他穿衣服,甚至鞋子老師不給他穿好他就那麼踢啦著。
幼兒園前半學期,她媽媽被老師約談無數次,而且是直接越過接送的爺爺奶奶,專門給媽媽打電話。
佳佳媽媽都快崩潰了,一方面是待遇優厚但要經常出差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最後他們夫妻痛下決心在同小區又買了套房子,跟爺爺奶奶分開住,老人只管接送,佳佳父母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其實像佳佳這種被爺爺奶奶寵壞的小寶貝並不少見,幼兒園老師坦言,孩子主要由媽媽帶還是老人帶,一眼就能看出來,差別真的是太明顯了。
孩子自理能力大不相同
老人寵孩子,真的是毫無原則的,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好吃的不說,自己能幫孩子做的絕對不讓孩子動手,他們常說的話就是「我又沒什麼事,順手就幹了,折騰孩子幹啥」,結果就是該他們乾的他們幹了,該孩子乾的他們也順便幹了,而孩子真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基本上是沒有的。
而媽媽帶孩子的話,一般來說更為理智一點,也比較著重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該孩子做的絕對不幫忙,而需要孩子幫忙的也絕不客氣,所以孩子基本上都是勞動小能手。
孩子性格大不相同
老人帶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兩極分化,要麼就是特別不講理要麼就是特別膽小。
老人帶孩子一般都是順著,哄著,生怕孩子受委屈,因此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比較霸道,不太講理,做事容易按著自己的性子來,在外面稍有不順就大發脾氣,扔東西或者滿地打滾都習以為常;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老人因為精力等原因,較少帶孩子出去玩,以至於孩子特別膽小,見人都是不敢說話,怯怯躲在大人後面,在幼兒園也不敢大膽活動,缺少主動性。
媽媽帶孩子的話性格普遍比較活潑,陽光,就算是發脾氣也不至於不講理,並且在外面很容易給小朋友打成一片,在幼兒園也很快就能融入集體。
孩子的運動能力表現大不同
老人帶孩子更為小心,怕孩子磕著碰著,時時提醒孩子小心,就算是孩子跑跳等正常的運動都隨時跟在後面,如果孩子不小心摔一跤就會心疼半天,孩子活動範圍和項目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運動能力普遍不強。
而媽媽帶孩子的話更多會鼓勵孩子多運動,就算在運動中受點傷也不會大驚小怪,孩子無論是跑跳或者攀爬或者是平衡能力等都更為出色,在幼兒園運動、遊戲中也能享受到更多樂趣。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老人帶的孩子都是如此,也不是媽媽帶的孩子就都好,但從普遍性上來說,大致如此。但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能下決心去全職,孩子還是需要老人來帶,那麼,如何做到讓老人帶的孩子跟媽媽帶的孩子沒有差別呢,其實也簡單:
一、要明確爸爸媽媽才是帶孩子的主導,老人只是輔助。
對於忙碌的父母來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但不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推給老人,自己完全撒手不管。
老人再愛孩子也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父母下班後和星期天多陪伴孩子,不但可以給老人放鬆的時間,更重要的可以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孩子在老人面前撒個嬌或者稍微受寵一點不是不可以,但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孩子要怎麼做,這個規則需要父母來定,來告訴孩子並以身則做給孩子看。
二、讓老人改變舊觀念,多跟老人溝通並在教育孩子上達成一致
這一點其實是比較困難的,隔輩親真的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但不管對於父母還是老人,在教育孩子的目標的都是一致的。
所以,多與老人溝通,老人有時雖然不情願但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的爺爺奶奶也是屬於有知識有文化的一代,不至於固執不通,只要為孩子好,老人必定是支持的。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是誰帶孩子,無論多忙,父母只要肯用心,多關注孩子,父母便可以陪伴著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