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演員的寒冬,誰信啊?明明是三年不開張,開張頂三年的職業。
但是,這個行業的寒冬,實實在在地來了。
2018年,姚晨首次在《星空演講》的舞台上把這個話題拋到了觀眾面前,在舞台上,她說「適合我這個年齡段演員的戲越來越少,大家拼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言語之中有對現實的無奈。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像姚晨這樣的一線女演員也會無戲可拍。
緊接著,王蓉、斕曦和王媛可又在《演員的誕生》節目中代表30+演員發聲,她們和姚晨一樣,都面臨著選擇權萎縮、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而把事情推向高潮的,當屬海清。在今年8月的FIRST影展上,海清出其不意地將宋佳、梁靜、姚晨等人喊上台,發表了一篇「女演員宣言」,直接喊話年輕導演:我們比胡歌好用,還比他便宜。
生活,讓功成名就的女演員們也不得不放低了姿態。
如果你以為演員的困境只存在在上了年紀的女演員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
正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清楚地告訴我們,無戲可拍的,遠不止30+、40+女演員。
隨著明道不敵陳若軒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位曾經靠霸道總裁形象火遍大江南北,為無數女生提供了所有言情小說男主形象的男演員,再一次走進了觀眾的視線。
結果大家發現,明道已經不復往日的光彩。在節目上,他說有個朋友告訴他:明道,你可能再也沒有辦法演男一號了。
而他更是道出了一個事實:《演員請就位》的這場戲,是他今年所拍的第一場戲。
和明道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袁弘。在早前的真人秀節目里,袁弘在鏡頭前和妻子張歆藝商量:自己打算開始接男三的戲了。
連尚且處於一線的黃曉明,也吐露以前是別人求著自己去拍戲,現在是自己求著別人給劇本。
肯定有人會說,這些演員的沒落,是因為他們年齡大了,人氣也在下降的結果。那麼我們來看看楊冪和迪麗熱巴的境況。
這兩位,可以說是女星里的流量代表了,但是她們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近日,熱巴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節目中,直言自己已經有七八個月沒戲拍了,甚至在節目上直接喊話導演:我有的是時間。
而作為她的老闆,楊冪近期也是頻頻出現在各大綜藝中,隱隱有從演員轉型綜藝咖的趨勢。但是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戲約變少了。
張學友在被問及會不會參加《歌手》一類的節目時,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不願意被那些不夠專業的所謂導師和觀眾們挑挑揀揀。
這是屬於藝術家的驕傲與堅持。
但是在《我就是演員》、《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等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佟大為、秦昊、張國立、李冰冰等越來越多的熟悉面孔。
他們都曾紅極一時,演技也備受肯定,完全不需要通過這種節目來提高知名度,主要還是因為大家真的沒戲可拍了。
那麼這群大家熟悉的,曾經星途璀璨的電視劇演員們,為什麼突然之間就走入了死局呢?
其實這和整個影視劇大環境有關,歸結起來主要有3大原因。
一、投資方的控制權越來越大,演員正在淪為社畜
近幾年,視頻網站崛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某三家為代表的視頻公司,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獲取影視劇的播放權,他們紛紛加入出品方的行列。如今市面上的影視作品,80%都能在出品方里找到這三家公司的logo。三大巨頭事業的擴張,意味著他們在影視劇行業掌握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和演員們博弈的砝碼也越來越大。
在以前,演員只要咖位夠大,就不愁沒戲拍,因為導演們需要利用他們的名氣來為作品增加曝光度。
但是如今,視頻網站們自產自銷,他們有一百種方式能把劇推送到觀眾面前,演員的名氣對他們而言,越來越不值錢。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霸王條款開始出現。三大巨頭為了搶佔資源,會逼迫演員們簽署「獨家合約」,不僅規定了簽約演員只能演自己出品的戲,不得參演另外兩方的作品,而且還大力壓縮片酬。
有文章採訪了匿名的經紀人,得知如今的影視業有一種叫「334」的片酬分配製,也就是說如果演員的片酬為10萬,那麼3大播出平台首先要抽走3萬,然後經紀公司再抽走3萬,最後落到演員手裡的,連半數都不到。
對於那些還沒出名的演員,片酬更是少得可憐,於正都忍不住為他們發聲:連房租都付不起了。
對於新人演員,為了出頭,尚且可以接受這種條款,但是對於那些經歷過輝煌的老演員們,大概真的是寧可不拍戲,也絕不願意低頭。
如此一來,他們接戲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電影演員搶資源,僧多粥少,就業困難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於電影演員高片酬的不滿,電影演員的待遇大不如前。以前動不動就能過億的片酬,如今即使能拿,也得藏著掖著。
於是,很多電影演員紛紛轉投電視劇的懷抱。
周迅的《如懿傳》、章子怡的《帝凰業》、張震、倪妮的《宸汐緣》、湯唯的《大明風華》,當這些在電影行業經歷了千錘百鍊的演員們來演電視劇,觀眾還是能看齣電影演員們的演技比電視劇演員演技來得更細膩,他們接片的眼光往往也更高一些。
於是乎,這又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電影演員在電影、電視劇都有市場,而被搶佔了市場的電視劇演員則很難轉戰大銀幕,僧多粥少,自然得有人挨餓。
三、喜新厭舊的市場,亘古不變的定律
第三個因素,其實也是最明顯的,歸根結底,還是這些演員的年齡大了,對觀眾失去了吸引力。
當然,其實這也並非完全是因為年齡引起的問題。
雖然如今的演員社會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比很多普通人活得更光鮮,但是他們的服務性質依然是取悅觀眾。而對於觀眾而言,對演員的要求就是時時刻刻保持新鮮感。
只可惜,很多演員在有了代表作之後,就一直啃老本,活在同一個類型的角色里,久而久之,觀眾自然會審美疲勞,轉向其他能夠讓人精神振奮的演員。
粉絲基礎巨大的流量們尚且逃不過三年換一茬的定律,更何況是普通演員們呢?
只可惜,這種故步自封的做法,幾乎是所有演員的通病。一方面,他們需要固定形象來穩固人設,第二,轉型並非易事。
所以面對轉型的陣痛,很多演員都選擇了活在舒適區。
所以莫要怪觀眾喜新厭舊,要怪只能怪演員們沒本事籠絡觀眾的心。
但是其實演員的寒冬也不是沒有化解的方法。說沒戲演的姚晨,不是轉身就被送上了青雲?說角色被定死的海清,不是馬上就貢獻了爆款《小歡喜》?
片酬太低不願意接戲?那麼就該適當降低片酬,對於絕大部分已經成名的演員,即便降低了片酬也比普通人的收入高得多。
演技拼不過電影咖?那麼就深造,武裝自己,電視劇演員的某些表演特性也是電影演員難以比擬的,只要演技好,誰來搶飯碗都不怕。
觀眾喜新厭舊?那就去突破自我,多嘗試全新的角色,讓自己常看常新。
所以哪裡有什麼演員的寒冬,與其在那裡叫苦,不如想出解決之道來,早日為觀眾帶來更多的好作品。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
演員寒冬來了,半數演員失業一年以上,黃曉明熱巴等紛紛賣慘
你說演員的寒冬,誰信啊?明明是三年不開張,開張頂三年的職業。
但是,這個行業的寒冬,實實在在地來了。
2018年,姚晨首次在《星空演講》的舞台上把這個話題拋到了觀眾面前,在舞台上,她說「適合我這個年齡段演員的戲越來越少,大家拼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言語之中有對現實的無奈。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像姚晨這樣的一線女演員也會無戲可拍。
緊接著,王蓉、斕曦和王媛可又在《演員的誕生》節目中代表30+演員發聲,她們和姚晨一樣,都面臨著選擇權萎縮、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而把事情推向高潮的,當屬海清。在今年8月的FIRST影展上,海清出其不意地將宋佳、梁靜、姚晨等人喊上台,發表了一篇「女演員宣言」,直接喊話年輕導演:我們比胡歌好用,還比他便宜。
生活,讓功成名就的女演員們也不得不放低了姿態。
如果你以為演員的困境只存在在上了年紀的女演員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
正在熱播的《演員請就位》,清楚地告訴我們,無戲可拍的,遠不止30+、40+女演員。
隨著明道不敵陳若軒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位曾經靠霸道總裁形象火遍大江南北,為無數女生提供了所有言情小說男主形象的男演員,再一次走進了觀眾的視線。
結果大家發現,明道已經不復往日的光彩。在節目上,他說有個朋友告訴他:明道,你可能再也沒有辦法演男一號了。
而他更是道出了一個事實:《演員請就位》的這場戲,是他今年所拍的第一場戲。
和明道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袁弘。在早前的真人秀節目里,袁弘在鏡頭前和妻子張歆藝商量:自己打算開始接男三的戲了。
連尚且處於一線的黃曉明,也吐露以前是別人求著自己去拍戲,現在是自己求著別人給劇本。
肯定有人會說,這些演員的沒落,是因為他們年齡大了,人氣也在下降的結果。那麼我們來看看楊冪和迪麗熱巴的境況。
這兩位,可以說是女星里的流量代表了,但是她們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近日,熱巴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節目中,直言自己已經有七八個月沒戲拍了,甚至在節目上直接喊話導演:我有的是時間。
而作為她的老闆,楊冪近期也是頻頻出現在各大綜藝中,隱隱有從演員轉型綜藝咖的趨勢。但是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戲約變少了。
張學友在被問及會不會參加《歌手》一類的節目時,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不願意被那些不夠專業的所謂導師和觀眾們挑挑揀揀。
這是屬於藝術家的驕傲與堅持。
但是在《我就是演員》、《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等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佟大為、秦昊、張國立、李冰冰等越來越多的熟悉面孔。
他們都曾紅極一時,演技也備受肯定,完全不需要通過這種節目來提高知名度,主要還是因為大家真的沒戲可拍了。
那麼這群大家熟悉的,曾經星途璀璨的電視劇演員們,為什麼突然之間就走入了死局呢?
其實這和整個影視劇大環境有關,歸結起來主要有3大原因。
一、投資方的控制權越來越大,演員正在淪為社畜
近幾年,視頻網站崛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某三家為代表的視頻公司,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獲取影視劇的播放權,他們紛紛加入出品方的行列。如今市面上的影視作品,80%都能在出品方里找到這三家公司的logo。三大巨頭事業的擴張,意味著他們在影視劇行業掌握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和演員們博弈的砝碼也越來越大。
在以前,演員只要咖位夠大,就不愁沒戲拍,因為導演們需要利用他們的名氣來為作品增加曝光度。
但是如今,視頻網站們自產自銷,他們有一百種方式能把劇推送到觀眾面前,演員的名氣對他們而言,越來越不值錢。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霸王條款開始出現。三大巨頭為了搶佔資源,會逼迫演員們簽署「獨家合約」,不僅規定了簽約演員只能演自己出品的戲,不得參演另外兩方的作品,而且還大力壓縮片酬。
有文章採訪了匿名的經紀人,得知如今的影視業有一種叫「334」的片酬分配製,也就是說如果演員的片酬為10萬,那麼3大播出平台首先要抽走3萬,然後經紀公司再抽走3萬,最後落到演員手裡的,連半數都不到。
對於那些還沒出名的演員,片酬更是少得可憐,於正都忍不住為他們發聲:連房租都付不起了。
對於新人演員,為了出頭,尚且可以接受這種條款,但是對於那些經歷過輝煌的老演員們,大概真的是寧可不拍戲,也絕不願意低頭。
如此一來,他們接戲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電影演員搶資源,僧多粥少,就業困難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於電影演員高片酬的不滿,電影演員的待遇大不如前。以前動不動就能過億的片酬,如今即使能拿,也得藏著掖著。
於是,很多電影演員紛紛轉投電視劇的懷抱。
周迅的《如懿傳》、章子怡的《帝凰業》、張震、倪妮的《宸汐緣》、湯唯的《大明風華》,當這些在電影行業經歷了千錘百鍊的演員們來演電視劇,觀眾還是能看齣電影演員們的演技比電視劇演員演技來得更細膩,他們接片的眼光往往也更高一些。
於是乎,這又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電影演員在電影、電視劇都有市場,而被搶佔了市場的電視劇演員則很難轉戰大銀幕,僧多粥少,自然得有人挨餓。
三、喜新厭舊的市場,亘古不變的定律
第三個因素,其實也是最明顯的,歸根結底,還是這些演員的年齡大了,對觀眾失去了吸引力。
當然,其實這也並非完全是因為年齡引起的問題。
雖然如今的演員社會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比很多普通人活得更光鮮,但是他們的服務性質依然是取悅觀眾。而對於觀眾而言,對演員的要求就是時時刻刻保持新鮮感。
只可惜,很多演員在有了代表作之後,就一直啃老本,活在同一個類型的角色里,久而久之,觀眾自然會審美疲勞,轉向其他能夠讓人精神振奮的演員。
粉絲基礎巨大的流量們尚且逃不過三年換一茬的定律,更何況是普通演員們呢?
只可惜,這種故步自封的做法,幾乎是所有演員的通病。一方面,他們需要固定形象來穩固人設,第二,轉型並非易事。
所以面對轉型的陣痛,很多演員都選擇了活在舒適區。
所以莫要怪觀眾喜新厭舊,要怪只能怪演員們沒本事籠絡觀眾的心。
但是其實演員的寒冬也不是沒有化解的方法。說沒戲演的姚晨,不是轉身就被送上了青雲?說角色被定死的海清,不是馬上就貢獻了爆款《小歡喜》?
片酬太低不願意接戲?那麼就該適當降低片酬,對於絕大部分已經成名的演員,即便降低了片酬也比普通人的收入高得多。
演技拼不過電影咖?那麼就深造,武裝自己,電視劇演員的某些表演特性也是電影演員難以比擬的,只要演技好,誰來搶飯碗都不怕。
觀眾喜新厭舊?那就去突破自我,多嘗試全新的角色,讓自己常看常新。
所以哪裡有什麼演員的寒冬,與其在那裡叫苦,不如想出解決之道來,早日為觀眾帶來更多的好作品。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