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個小孩是我媽幫我帶大的。
一直到六歲前的某一天,我下班累成狗,發現家裡好像二戰爆發一樣。處女座的媽和摩羯座的女兒針尖對麥芒,我女兒說:為什麼我畫的畫不能貼在客廳里?你事先都沒有說過有這條規則!
我媽根本沒有停下手裡的活,毫不在意地說:哪來那麼多規則,我說不能貼就不能貼!
這要換作是我這種「規則是什麼東西」的射手,肯定就算了。我換個房間貼不就是了?
所以我媽大概認為全世界的孩子都跟我一樣好管,沒想到隔了一代,來了個不由她說了算的!那真的是火星撞地球、一發不可收。
於是我就把我媽請回了老家,我媽為此非常傷心,痛哭一場,並且逢人就跟老姐妹說:「不要叫小孩子讀那麼多書,書讀多了一不回家二不聽你的!」
我:………
雙職工家庭,開始停止「剝削」媽媽之後,日子總要過。
這幾年我身邊停止「剝削」老人的小家庭還挺多,甚至有作家朋友針對這個現象寫小說,而裂變的時間大部分都發生在孩子開始讀小學。
我分析主要原因吧,一來是小孩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老的意識到小的開始難管了;二來是中年人總算手頭寬裕起來,請得起阿姨了。
僱傭關係比起親屬關係來,其實簡單多了。
我生第一個孩子時,剝削我媽當月嫂。生完孩子累到爆炸,我媽逼我喝鯽魚湯、吃放了紅糖的面。她說鯽魚湯是奶白色所以會催奶,紅糖是紅色所以會補血,「再難吃也要吃」,「都是為你好」,「以後老了你就知道了」。
生第二個孩子時,我跟我媽說,紅糖真的不補血,鯽魚湯的奶白色東西其實都是脂肪。我媽說:怎麼可能?幾百年中醫文明,哪裡是你說不補就不補的?
我決定咬咬牙,這次請一個月嫂。
月嫂看了看我們家冰箱,說:豬腳鯽魚和紅糖都沒買好啊,月子怎麼做?
我給她轉發了下廚房裡瘦肉牛排雞胸三文魚的若干種做法,然後在累到爆炸的日子裡,給自己叫了一份韓式炸雞。
沒有一句廢話,心情非常舒暢。
在媽媽回老家之後,首先補位的是老公。好像一頭沉睡的雄獅忽然就醒了。
我媽跟我們一起住的時候,基本就是個倒貼錢的阿姨。早上要算我們起床時間,晚上要算我們到家時間。我們吃得多她要擔心燒少了,我們吃得少她要擔心燒得不好。累到爆炸。
我老公回到家,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嘛,就躲進房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問他永遠在con call。
等我媽一回去,他好像就沒有那麼多電話要打了。出現在客廳里陪陪娃,出現在廚房裡打打下手,在興趣班開始前抓起女兒說「我送我送」,送進上課後自己去超市買菜補貨,沒事在我面前晃來晃去問要不要幫忙…….不光態度好,工作能力都瞬間提升了!
我媽退休前畢竟是個職業女性,此生最恨人磨蹭。
每天我女兒放學,書包還沒放下,我就聽到外婆的三重吶喊:
-手洗了哇?
-開始做功課了哇?
-好快點去做功課了!
叫不應的時候,她會加上台詞:耳朵在哪裡?耳朵有沒有聽到?怎麼叫不應的?你媽媽小時候都是做好作業再玩的你知道哇?
她回去以後,換我老公陪讀。完全是另外一個路數。
他打開電腦,一張白紙一支筆,讓女兒坐在他對面:乖寶,我們來過一下下禮拜的to do。
一個小時後,他列印出一張excel表,貼在女兒書桌前:這是你下周的kpi,下禮拜我們再來review。
我真的很擔心他叫我女兒每周寫周報。
我好朋友在美國,和大多數在美國的小家庭一樣,他們不依賴老人幫忙,連阿姨也不用請,自己玩得轉。
我朋友和老闆直接談,每天工作時間6點到15點。早晨她就家裡事不管,醒來就幹活,老公負責兩個娃的早餐、送上學;她下午三點下班去接、送興趣班,然後回家,等老公下班一個陪娃一個做晚飯。
這種模式在國外其實很常見,但在上海如果能談到這樣的工作時間就得是能幹到老闆離不開那種才行,而且三點後的興趣班門口、playground旁邊、等紅燈的時候,估計還得用手機隨時回郵件。
但只要能答應這樣的老闆,都要大大點贊。
996創業公司里基本沒有這樣的老闆,那些老闆晚上九點的微信都是這樣講的:你在哪一層?我上來找你過一下to do。
再來說說回老家之後的我媽。
在我媽眼裡,世界再大都沒有杭州好。我真是永遠記得她站在帝國大廈觀景台上說的那句話。我問:你看紐約贊吧?中央公園多美!我媽特別淡然地說:還可以吧,就是那個池塘沒有我們西湖大。
所以雖然回家之初她還痛哭一場,但真的回家之後,她就變成了一個豁達優雅的退休老人。超市裡買買特價商品,各種app的羊毛擼一擼,報報淡季旅行團,一邊在我朋友圈裡點點贊。
雖然這依然不是她理想的生活。
她理想的生活是母女住在一個小區隔壁樓,我和老公都在穩定單位朝九晚五,出差最好不要,小孩最好自己教。
她如果看到我有時候要這樣工作,估計要昏過去,或者再次感慨不要給女兒讀太多書,讀太多書的下場就是生活很辛苦。
畫面外的這種時刻,女兒可能還在叫「媽媽!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老公可能一邊講著電話按個mute跟她說「不要吵媽媽,我來教你做!」
但想想,外婆還只是中年的時候,沒有阿姨沒有外賣沒有滴滴,不也要在電飯煲里放好米和菜,讓我回家一按鈕,她下班我們就能吃飯,吃完飯爸爸自行車一推就送我去上興趣班么。
是,常有雞飛狗跳,但這才是真實的、自己要面對的中年生活啊。
復旦的博導沈奕斐寫了本書,叫《誰在你家:中國「個體家庭」的選擇》,裡面的田野調查說:老一輩的媽媽們補位,才讓女兒們換來了看起來的平等。那老一輩的爸爸們呢?他們一般也會跟著一起來,因為他們依然需要「被照顧」。
蒼天啊!
再次覺得停止「剝削」外婆、喚醒爸爸是個正確的決定。
因為,真正的平權,只有靠我們這一代來好好教育男人們了!
當我停止「剝削」媽媽以後……
我的第一個小孩是我媽幫我帶大的。
一直到六歲前的某一天,我下班累成狗,發現家裡好像二戰爆發一樣。處女座的媽和摩羯座的女兒針尖對麥芒,我女兒說:為什麼我畫的畫不能貼在客廳里?你事先都沒有說過有這條規則!
我媽根本沒有停下手裡的活,毫不在意地說:哪來那麼多規則,我說不能貼就不能貼!
這要換作是我這種「規則是什麼東西」的射手,肯定就算了。我換個房間貼不就是了?
所以我媽大概認為全世界的孩子都跟我一樣好管,沒想到隔了一代,來了個不由她說了算的!那真的是火星撞地球、一發不可收。
於是我就把我媽請回了老家,我媽為此非常傷心,痛哭一場,並且逢人就跟老姐妹說:「不要叫小孩子讀那麼多書,書讀多了一不回家二不聽你的!」
我:………
雙職工家庭,開始停止「剝削」媽媽之後,日子總要過。
這幾年我身邊停止「剝削」老人的小家庭還挺多,甚至有作家朋友針對這個現象寫小說,而裂變的時間大部分都發生在孩子開始讀小學。
我分析主要原因吧,一來是小孩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老的意識到小的開始難管了;二來是中年人總算手頭寬裕起來,請得起阿姨了。
僱傭關係比起親屬關係來,其實簡單多了。
我生第一個孩子時,剝削我媽當月嫂。生完孩子累到爆炸,我媽逼我喝鯽魚湯、吃放了紅糖的面。她說鯽魚湯是奶白色所以會催奶,紅糖是紅色所以會補血,「再難吃也要吃」,「都是為你好」,「以後老了你就知道了」。
生第二個孩子時,我跟我媽說,紅糖真的不補血,鯽魚湯的奶白色東西其實都是脂肪。我媽說:怎麼可能?幾百年中醫文明,哪裡是你說不補就不補的?
我決定咬咬牙,這次請一個月嫂。
月嫂看了看我們家冰箱,說:豬腳鯽魚和紅糖都沒買好啊,月子怎麼做?
我給她轉發了下廚房裡瘦肉牛排雞胸三文魚的若干種做法,然後在累到爆炸的日子裡,給自己叫了一份韓式炸雞。
沒有一句廢話,心情非常舒暢。
在媽媽回老家之後,首先補位的是老公。好像一頭沉睡的雄獅忽然就醒了。
我媽跟我們一起住的時候,基本就是個倒貼錢的阿姨。早上要算我們起床時間,晚上要算我們到家時間。我們吃得多她要擔心燒少了,我們吃得少她要擔心燒得不好。累到爆炸。
我老公回到家,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嘛,就躲進房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問他永遠在con call。
等我媽一回去,他好像就沒有那麼多電話要打了。出現在客廳里陪陪娃,出現在廚房裡打打下手,在興趣班開始前抓起女兒說「我送我送」,送進上課後自己去超市買菜補貨,沒事在我面前晃來晃去問要不要幫忙…….不光態度好,工作能力都瞬間提升了!
我媽退休前畢竟是個職業女性,此生最恨人磨蹭。
每天我女兒放學,書包還沒放下,我就聽到外婆的三重吶喊:
-手洗了哇?
-開始做功課了哇?
-好快點去做功課了!
叫不應的時候,她會加上台詞:耳朵在哪裡?耳朵有沒有聽到?怎麼叫不應的?你媽媽小時候都是做好作業再玩的你知道哇?
她回去以後,換我老公陪讀。完全是另外一個路數。
他打開電腦,一張白紙一支筆,讓女兒坐在他對面:乖寶,我們來過一下下禮拜的to do。
一個小時後,他列印出一張excel表,貼在女兒書桌前:這是你下周的kpi,下禮拜我們再來review。
我真的很擔心他叫我女兒每周寫周報。
我好朋友在美國,和大多數在美國的小家庭一樣,他們不依賴老人幫忙,連阿姨也不用請,自己玩得轉。
我朋友和老闆直接談,每天工作時間6點到15點。早晨她就家裡事不管,醒來就幹活,老公負責兩個娃的早餐、送上學;她下午三點下班去接、送興趣班,然後回家,等老公下班一個陪娃一個做晚飯。
這種模式在國外其實很常見,但在上海如果能談到這樣的工作時間就得是能幹到老闆離不開那種才行,而且三點後的興趣班門口、playground旁邊、等紅燈的時候,估計還得用手機隨時回郵件。
但只要能答應這樣的老闆,都要大大點贊。
996創業公司里基本沒有這樣的老闆,那些老闆晚上九點的微信都是這樣講的:你在哪一層?我上來找你過一下to do。
再來說說回老家之後的我媽。
在我媽眼裡,世界再大都沒有杭州好。我真是永遠記得她站在帝國大廈觀景台上說的那句話。我問:你看紐約贊吧?中央公園多美!我媽特別淡然地說:還可以吧,就是那個池塘沒有我們西湖大。
所以雖然回家之初她還痛哭一場,但真的回家之後,她就變成了一個豁達優雅的退休老人。超市裡買買特價商品,各種app的羊毛擼一擼,報報淡季旅行團,一邊在我朋友圈裡點點贊。
雖然這依然不是她理想的生活。
她理想的生活是母女住在一個小區隔壁樓,我和老公都在穩定單位朝九晚五,出差最好不要,小孩最好自己教。
她如果看到我有時候要這樣工作,估計要昏過去,或者再次感慨不要給女兒讀太多書,讀太多書的下場就是生活很辛苦。
畫面外的這種時刻,女兒可能還在叫「媽媽!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老公可能一邊講著電話按個mute跟她說「不要吵媽媽,我來教你做!」
但想想,外婆還只是中年的時候,沒有阿姨沒有外賣沒有滴滴,不也要在電飯煲里放好米和菜,讓我回家一按鈕,她下班我們就能吃飯,吃完飯爸爸自行車一推就送我去上興趣班么。
是,常有雞飛狗跳,但這才是真實的、自己要面對的中年生活啊。
復旦的博導沈奕斐寫了本書,叫《誰在你家:中國「個體家庭」的選擇》,裡面的田野調查說:老一輩的媽媽們補位,才讓女兒們換來了看起來的平等。那老一輩的爸爸們呢?他們一般也會跟著一起來,因為他們依然需要「被照顧」。
蒼天啊!
再次覺得停止「剝削」外婆、喚醒爸爸是個正確的決定。
因為,真正的平權,只有靠我們這一代來好好教育男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