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曾多次出現宦官專權亂政的情況,其中以東漢、唐朝、明朝尤甚。如東漢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輔國、程元振,明朝的劉瑾、魏忠賢都權傾朝野,禍國殃民。但那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雖然也有宦官制度,卻沒有或很少出現宦官專權亂政的情況。少數民族政權常常被中原王朝先進的文明和各種制度深深吸引,其中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就借鑒了宋朝、遼國建立了自己的宦官制度,而且有金一朝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的局面,金朝是通過哪些手段遏制住宦官,不讓其勢力膨脹無法控制的呢?說到宦官就不能不提到後宮,後宮制度與宦官的存在密不可分。
一 、金朝的發展強大及漢化改革使得後宮和宦官制度應運而生1115年,女真部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建國之初諸事從簡,吃住用行都非常簡陋。皇帝後宮的女人都沒有位號,也沒有什麼君臣之禮,皇帝和臣子都在一起吃飯,沒有城郭可以居住,就搭個小寨子作為行軍辦公休息之所,於是就有了『皇帝寨』、『國相寨』、『太子庄』等稱呼,聽上去就很簡陋。這個時候的金朝還忙於與遼國交戰,顧不上建立什麼規範的內侍制度,也沒有那麼多的女人需要宦官來伺候,再就是女真人也沒有使用宦官來服務後宮的民族風俗。
不過人都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遼和北宋的宦官制度也逐漸被金朝學得。金太祖和金太宗帶領女真從1113年到1125年,終於滅亡了立國200多年的遼國,俘虜了很多在遼國內廷中的宦官。金太宗天會五年(1127),金朝攻破北宋都城後,北宋宮室內的宦官很多也成了階下囚,遼和宋朝內廷中被俘獲的宦官構成了金朝最初的宦官隊伍。
女真人攻破北宋都城東京後,北宋的宦官就開始為金統治者服務了,一些宦官被要求協助清點宋朝遺物,還有的宦官主動投敵,如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九》載:「太上之朝宦官被恩寵至深厚一旦禍變之來往往為身謀如鄧圭梁許王孝竭李植之徒又助敵為虐……」。
滅遼宋後,女真貴族借鑒宋遼兩朝創製了自己的宮殿制度、禮儀制度、後宮制度等。特別是金太宗駕崩後,完顏亶繼位,稱金熙宗。
金熙宗加強中央集權,開始以中原王朝為模本開始創建和完善金朝的後宮制度。金熙宗這麼做。主要是受到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完顏宗干,一個是韓昉。
完顏宗干傾慕漢族文化,特別欣賞儒學,他是金太祖庶長子,海陵王完顏亮的生父。完顏宗干為金熙宗時期太傅,是金朝的實權人物,推動了金朝的的漢化改革。
熙宗少年時,完顏宗干就誠聘著名的漢人文士韓昉給熙宗傳授正統的儒學教育,而韓昉也竭盡所能將儒家治國思想和中原文化悉數相授,年少的完顏亶從中學習到了不少的中原文化。《金虜節要》稱金熙宗 「自童稚時金人已寇中原,得燕人韓昉及中國儒士教之。其亶之學也,雖不能明經博古,而稍解賦詩翰 ( 墨) ,雅歌儒服,烹茶焚香,弈棋戰象,徒失女真之本態」。從中可以看出,完顏亶通過學習中原文化,將身上的女真本色都丟掉了,以至於在女真人眼中,金熙宗就如同一個漢族少年。
經過韓昉這一番刻骨銘心的教導後,金熙宗生活習慣基本漢化了,又有完顏宗干這樣的漢文化積極推動者,於是熙宗模仿唐宋制度,開始改革女真舊制。前面說過金建國之初「諸妃皆無位號」,到了熙宗時期「始有貴妃、賢妃、德妃之號」。金熙宗執政後期,酗酒嗜殺,被完顏宗干第二子完顏亮等人刺殺,完顏亮自立為帝,改元天德,是為金海陵王。
海陵王將后妃名號制度進一步充實,有「元妃、妹妃、惠妃、貴妃、賢妃、震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十二位,昭儀至充媛九位、婕妤、美人、才人三位,殿直最下,其他就更多了,海陵王大興土木建立宮室安置這些嬪妃。女人一多問題就來了,在宮裡服務的男子不免要和皇帝的這些女人接觸,萬一日久生情怎麼辦?海陵王定下了嚴厲的宮禁,史載:「誡宮中給使男子,於妃嬪位舉首者,剜其目。出入不得獨行,便旋須四人偕往,所司執刀監護,不由路者斬之。日入後,下階砌行者死,告者賞錢百萬。
男女倉猝互相觸,先聲言者,賞三品官,後言者死。齊言者皆釋之。」海陵王對宮中的男侍定了非常嚴厲的規矩,他們眼睛不能東瞅西望,要好好走路,一不小心就會被挖眼砍頭,宮中的這些男子活著真是異常辛苦啊。
金章宗時,更是對教習宮女讀書的男性宮教「以青紗隔障蔽內外,宮教居障外,諸宮女居障內,不得面見。」如果確實有宮女想求教男宮教,也只能是「皆自障內映紗指字請問,宮教自障外口說教之。」總之就是男女授受不親,皇帝的女人別說是碰了,見一面都不行。
可長期以往這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金朝想到了宋朝和遼國的後宮和宦官制度,後宮裡宦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這些生理殘疾的宦官來服侍後宮的的妃嬪們,就能有效地隔絕女性與正常男性的接觸,皇帝還不用擔心自己的女人紅杏出牆。
二、金朝為什麼用漢人,不用女真本民族的人做宦官?既然要建立宦官制度,是不是先要考慮女真本民族的人呢?答案是不行。為什麼呢?
首先女真人的風俗習慣中沒有這種摧殘人的制度,如果將正常男性閹割成為宦官,不僅沒有了生育能力,連身體骨骼、肌肉、體質等各項機能都難以與正常的男性相比,這對於處於北方寒冷地區,還要進行放牧狩獵和隨軍出征等活動的女真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也不會容忍這項制度的存在。
女真民族崇尚勇猛剛烈、悍不畏死,強壯有力的男子在女真人中受到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子都不會也不願意進宮做宦官,排斥陰柔的宦官也是必然。
女真人雖然吸取了中原王朝的宦官制度,但現有史書中沒有女真本民族出身者為宦者的記載,主要仍然以閹割漢人為宦官,宦官隊伍初期主要是金滅遼、滅宋戰爭中被俘的宦者,或是出身於渤海族等非女真族的其他民族。金朝史料中所記載的宦官姓氏有梁、王、李、潘等均為漢姓,不見其它民族成分的人被閹割為宦者。
三 、金朝的宦官機構以及宦官的地位和職能作用1、金朝的宦官機構和宦官的職責
後宮中有了這麼多的宦官需要管理,管理宦官的機構有哪些呢?這要從女真的政治制度改革說起,金熙宗時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完成了金代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度,強化了中央集權;海陵王再接再厲,廢掉中書省和門下省,確立了以尚書省為唯一的一省。在金朝不斷改革官制的過程中,宦官機構也隨之建立,徽院下轄的內侍局和宮闈局便是宦官較為集中的兩個機構。
其中內侍局:令二員,從八品。(興定五年,升作從六品。)丞二員,從九品。(興定五年,升從七品。)掌正位合門之禁,率殿位都監、同監及御直各給其事。局長二員,從九品,興定五年升正八品。御直、內直共六十四人。皇太后、皇妃和東宮諸殿,設有「掌各位承應及門禁管鑰」的都監、同監。諸殿都殿、同監以及職役的御直、內直人員,一併歸內侍局管轄。
由於內侍局的職位偏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又創設寄祿官名,主要用以「升用內侍局御直、內直有年勞者」,就是獎勵其中的年紀大的,為年老的宦官提供保障。其中包括中常侍(正五品)、給事中(從五品)、內殿通直(正六品,先名內殿給使)、黃門郎(從六品)、內謁者(正七品)、內侍殿頭(從七品)、內侍高品(正八品,不限員。)、內侍高班(從八品)。宮闈局,舊名宮闈司,也是管理宦官的重要機構。大定二年改為局,舊設令,丞,改為使、副。提點,正五品。使,從五品。副使,從六品。掌宮中合門之禁,率隨位都監、同監及內直各給其事。直長,正八品。內直一百七十人。(後一百七十九人。)
內侍局和寄祿官在金朝創製宦官制度之初都是隸屬於宮闈局,隨著宮省制度和宦官制度的發展和細化,明昌元年(1190)內侍局和寄祿官從宮闈局中脫離出來。
宦官任職的機構除了內侍局和宮闈局還有御葯院、內藏庫、近侍局等。御葯院,明昌五年(1194)設立,掌進御湯藥,提點,從五品。直長,正八品,皇帝以親信宦官充任,畢竟是給皇帝進御湯藥的機構馬虎不可,被歹人所控分分鐘要皇帝老兒的小命。
內藏庫,(大定二年,分為四庫。)使,從五品。副使,從六品。掌內府珍寶財物,率隨庫都監等供奉其事。直長一員。(承安三年增)這是個掌管錢財的機構,但並非是專屬宦官擔任,海陵王天德三(1151),「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
近侍局在金代也是天子近臣才能掌管,這個機構出現在海陵王時期。近侍局「掌侍從,承赦令,轉進奏貼」,長官為提點,次為使、副使。提點為正五品,泰和八年(1208)創設。使為從五品,副使為從六品。下轄直長,為正八品。直長分為入寢殿小底與不入寢殿小底。大定十二年(1172,將入寢殿小底改稱奉御,不入寢殿小底改稱奉職。
近侍局乃軍機要地,元·劉祁《歸潛志》卷七曰:「金朝近習之權甚重。置近侍局於宮中,職雖五品,其要密與宰相等,如舊日中書。」
近侍局提點,這個五品官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與宰相相提並論,既然如此重要,金朝統治者對近侍局長官的任用也非常謹慎,金世宗曾諭宰執曰:「近侍局官須選忠直練達之人用之。朕雖不聽讒言,使佞人在側,將恐漸漬聽從之矣!」近侍局長官的任用一般不會選擇宦官,《金史卷六十九》曰:「「金法置近侍局,嘗與政事,而宦者少與焉」。」也說明了這個重要的機構一般不會重用宦官。而是如劉祁《歸潛志》卷七所述:「多以貴戚世家恩幸者居其職」,正是這樣也使得宦官干預政事的機會大為減少了。
但也有宦官在近侍局居高位的特例,宦官梁珫就曾在近侍局任近侍局使。因為海陵王特立獨行,信任宦官。《金史·卷六十九》記載了海陵王對待宦官的態度:「梁珫,天德三年,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海陵謂光道等曰:『人言宦者不可用,聯以為不然。後唐庄宗委張承業以軍,競立大功,此中豈無人乎。卿等宜悉此意。帑藏之物皆出民力,費十致一,當糾察奸弊,犯者必罰無赦。』宦者始與政事,而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數數使珫往視工役。是時,一殿之費己不可勝計,珫或言其未善,即盡撒去。雖叢相張浩亦曲意事之,與之均禮。」
從上可以看出海陵王認可宦官的能力,所以重用梁珫等宦官,連丞相張浩也畏懼三分。但像梁珫這樣得到金朝皇帝重用的宦官只是少數,其他人可沒有海陵王這樣的「伯樂」。
2、金朝宦官都幹些什麼活?
金朝後宮內廷宦官既可以有官號、秩品、爵位、俸祿,也可以有職事、冠服、宦籍。宦官的職責雖然多數都局限在宮內伺候嬪妃娘娘們,但也有例外,也可以兼管外部事務,比如梁珫就被派往外面做事。史載「宦者始與政事,而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數數使珫往視工役。」
也有少數宦官參與到國家管理中,《金史·列傳·卷六十九》記載「舊制,宦者惟掌掖廷宮闈之事。天德三年,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內藏庫使是掌官內府珍寶財物的機構,衛愈、梁安仁作為宦官在這裡做管理人員,足見皇帝對他們還是較為信任的。
相比較高等的宦官,金朝下層普通宦者主要分屬於各宮,皇太后、皇妃和東宮諸殿,侍奉後宮嬪妃和他們主子的的衣食起居,輔佐皇后或貴妃維護宮中的規章制度,干一些日常的雜役,終身在皇帝家做家政,還得當牛做馬。
宦官作為內侍之人,其升遷不需要金廷對他們進行考核,讓宦官擔任什麼職務、幹什麼活,全憑皇帝或權貴一張嘴。即使是那些得到金統治階層賞識的宦官,在皇親貴戚眼裡也不過群奴才而已,地位不及一般的官員,只有極少數宦官能時來運轉,躋身到統治階層,大部分人一輩子為奴,老死後宮。四、 有金一朝為什麼沒有宦官操縱朝政,掌控實權的現象1、首先是金朝統治者對中原王朝宦官專權的歷史印象深刻,有很強的戒備心,強力壓制宦官勢力。
強盛尚武的漢朝、唐朝、明朝都有宦官專權亂政,剛毅勇猛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為何就沒有宦官專權的事呢?是金朝的宦官忠厚老實么?顯然不是。根本原因是金朝的統治者比較清醒,不肯放權給宦官,金朝的宦官最多只是參政、干政,遠做不到權傾朝野、為所欲為。
金朝對中原王朝宦官專權的歷史極為忌憚,特別是對漢唐的教訓記憶猶新。《金史》記載「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以來,宦者養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制。東漢以宦者亡,唐又甚焉。世儒論宦者之害,如毒藥猛虎之不可拯也。金法置近侍局,嘗與政事,而宦者少與焉。」
史料說明,金朝對宦官專權有深刻的認識,將其視為毒藥猛虎。如近侍局這樣的重要機構,就很少有宦官擔當要職,也減少了宦官專權干預朝政的機會。
與金朝同期的北宋宦官干政也讓女真人記憶猶新。特別是女真人與宋建立「海上之盟」的時候,與北宋宦官勢力就有密切的接觸,對宦官勢力有所了解。入天輔二年(1118),金太祖「遣李善慶通使於宋,善慶至宋國門,宋相蔡京、童貫見之,諭以夾攻取燕之意。」;後來天輔四年(1120),「遣使烏赫埒等至宋宋詔司業權邦彥內侍童師禮館之」。對於金朝來說,童貫這樣的宦官勢力居然僅次於丞相,讓他們難以理解,也很排斥這股陰柔之風,不給宦官大的權利空間。
金世宗完顏雍就吸取海陵王重用宦官梁珫的教訓,抑制宦官勢力,親下詔諭嚴戒宦官勢力侵入近侍局。此後的金朝統治者都堅決貫徹了這一政策,使得宦官根本沒有形成獨立的、強大的勢力集團,完全依附皇權或其他強權勢力生存。
2、金朝也有宦官干政,造成了哪些危害?
當然即使是金朝統治者對宦官專權做了防範,宦官也還是對皇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金朝皇帝與中原王朝的帝王相比也不能免俗,金朝海陵王就十分寵幸宦官,海陵王對宦官梁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他利用宦官梁珫監視丞相張浩及平衡朝臣的勢力。在營建南京宮室時,海陵王數次派遣宦官梁珫出使南京視察,名為監督工程進度,實則監視丞相張浩。史載梁珫:「琉性便佞,善迎合人意。海陵特見寵信,言無不從」。這裡說的是梁珫很會拍馬屁迎合聖意,得到海陵王的寵信。
梁珫迎合海陵王好大喜功,貪戀美色的性格,「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還說「宋有劉貴妃者姿質艷美,蜀之華蕊、吳之西施所不及也。」極度刺激了海陵王的貪慾 ,令海陵王不顧國內契丹反叛,執意伐宋建立不朽功業,結果伐宋失敗,金兵嘩變殺死海陵王,梁珫也死於亂軍之中,與海陵王一起身敗名裂。
梁珫好歹還在皇帝身邊興風作浪過,而這位叫李新喜的宦官干政可真是死得冤枉。金章宗病重後,當時章宗寵幸的元妃李師兒家族勢力很大,聯合宦官李新喜、平章政事完顏匡擁完顏永濟為帝,本以為有擁立之功可以飛黃騰達,不料完顏永濟即位後,忌憚元妃的勢力,為保皇位反而將元妃李師兒和宦官李新喜處死。
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後面臨蒙古大軍的威脅,這時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胡沙虎不思阻擊蒙古軍,反而率軍撤退返回中都,完顏永濟不僅不予以懲罰,反而仍重用為將。胡沙虎不知感恩反而發起叛亂,率領叛軍佔據了皇宮,將衛紹王完顏永濟劫持出宮,「使宦者李思中害上於邸」,最終胡沙虎派宦官李思中用毒酒將完顏永濟毒殺。宦官本是維護皇權的,但當皇權衰敗,隨之轉向新的掌權者。
胡沙虎奪權後自稱監國都元帥,遣黃門宦官入內宮收璽,遭到掌寶璽尚宮左夫人鄭氏的訓斥。鄭曰:「璽,天子所用,胡沙虎人臣,取將何為?」黃門曰:「今天時大變,主上猶且不保,況璽乎?御侍當思自脫計。」鄭厲聲罵曰:「若輩宮中近侍,恩遇尤隆,君難不以死報之,反為逆豎奪璽耶!我死可必,璽必不與。」遂瞑目不語。
這鄭氏以死抗爭,斥退黃門宦官,最終讓胡沙虎沒有得到這枚寶璽,真乃奇女子。相比之下,不忠不義的宦官聽命叛臣弒殺皇帝,氣節還不如一個女子。
綜上所述,金朝雖然也有宦官參政、干政的情況,但總體對皇權的威脅比較小。金朝宦官制度隨著金朝的發展強大及漢化改革後應運而生,借鑒和吸取了宋朝、遼國的宦官制度一步步建立和完善起來。金朝宦官的生存依附於皇權,或是見風使舵聽命於權臣,有金一朝宦官沒有機會和能力形成獨立的政治勢力。絕大多數宦官的影響力僅限於後宮,從事後宮雜役的工作,參與國家政事的機會不多,在金朝的歷史中都處於皇權的抑制之下,受到皇權的控制。有金一朝,沒有發生宦官權傾朝野、禍亂朝綱的現象,這有何嘗不是金朝之幸呢?
金朝宦官機構及宦官的職責,有金一朝為何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現象
中國歷史曾多次出現宦官專權亂政的情況,其中以東漢、唐朝、明朝尤甚。如東漢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輔國、程元振,明朝的劉瑾、魏忠賢都權傾朝野,禍國殃民。但那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雖然也有宦官制度,卻沒有或很少出現宦官專權亂政的情況。少數民族政權常常被中原王朝先進的文明和各種制度深深吸引,其中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就借鑒了宋朝、遼國建立了自己的宦官制度,而且有金一朝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的局面,金朝是通過哪些手段遏制住宦官,不讓其勢力膨脹無法控制的呢?說到宦官就不能不提到後宮,後宮制度與宦官的存在密不可分。
一 、金朝的發展強大及漢化改革使得後宮和宦官制度應運而生
1115年,女真部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建國之初諸事從簡,吃住用行都非常簡陋。皇帝後宮的女人都沒有位號,也沒有什麼君臣之禮,皇帝和臣子都在一起吃飯,沒有城郭可以居住,就搭個小寨子作為行軍辦公休息之所,於是就有了『皇帝寨』、『國相寨』、『太子庄』等稱呼,聽上去就很簡陋。這個時候的金朝還忙於與遼國交戰,顧不上建立什麼規範的內侍制度,也沒有那麼多的女人需要宦官來伺候,再就是女真人也沒有使用宦官來服務後宮的民族風俗。
不過人都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的,遼和北宋的宦官制度也逐漸被金朝學得。金太祖和金太宗帶領女真從1113年到1125年,終於滅亡了立國200多年的遼國,俘虜了很多在遼國內廷中的宦官。金太宗天會五年(1127),金朝攻破北宋都城後,北宋宮室內的宦官很多也成了階下囚,遼和宋朝內廷中被俘獲的宦官構成了金朝最初的宦官隊伍。
女真人攻破北宋都城東京後,北宋的宦官就開始為金統治者服務了,一些宦官被要求協助清點宋朝遺物,還有的宦官主動投敵,如南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九》載:「太上之朝宦官被恩寵至深厚一旦禍變之來往往為身謀如鄧圭梁許王孝竭李植之徒又助敵為虐……」。
滅遼宋後,女真貴族借鑒宋遼兩朝創製了自己的宮殿制度、禮儀制度、後宮制度等。特別是金太宗駕崩後,完顏亶繼位,稱金熙宗。
金熙宗加強中央集權,開始以中原王朝為模本開始創建和完善金朝的後宮制度。金熙宗這麼做。主要是受到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完顏宗干,一個是韓昉。
完顏宗干傾慕漢族文化,特別欣賞儒學,他是金太祖庶長子,海陵王完顏亮的生父。完顏宗干為金熙宗時期太傅,是金朝的實權人物,推動了金朝的的漢化改革。
熙宗少年時,完顏宗干就誠聘著名的漢人文士韓昉給熙宗傳授正統的儒學教育,而韓昉也竭盡所能將儒家治國思想和中原文化悉數相授,年少的完顏亶從中學習到了不少的中原文化。《金虜節要》稱金熙宗 「自童稚時金人已寇中原,得燕人韓昉及中國儒士教之。其亶之學也,雖不能明經博古,而稍解賦詩翰 ( 墨) ,雅歌儒服,烹茶焚香,弈棋戰象,徒失女真之本態」。從中可以看出,完顏亶通過學習中原文化,將身上的女真本色都丟掉了,以至於在女真人眼中,金熙宗就如同一個漢族少年。
經過韓昉這一番刻骨銘心的教導後,金熙宗生活習慣基本漢化了,又有完顏宗干這樣的漢文化積極推動者,於是熙宗模仿唐宋制度,開始改革女真舊制。前面說過金建國之初「諸妃皆無位號」,到了熙宗時期「始有貴妃、賢妃、德妃之號」。金熙宗執政後期,酗酒嗜殺,被完顏宗干第二子完顏亮等人刺殺,完顏亮自立為帝,改元天德,是為金海陵王。
海陵王將后妃名號制度進一步充實,有「元妃、妹妃、惠妃、貴妃、賢妃、震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十二位,昭儀至充媛九位、婕妤、美人、才人三位,殿直最下,其他就更多了,海陵王大興土木建立宮室安置這些嬪妃。女人一多問題就來了,在宮裡服務的男子不免要和皇帝的這些女人接觸,萬一日久生情怎麼辦?海陵王定下了嚴厲的宮禁,史載:「誡宮中給使男子,於妃嬪位舉首者,剜其目。出入不得獨行,便旋須四人偕往,所司執刀監護,不由路者斬之。日入後,下階砌行者死,告者賞錢百萬。
男女倉猝互相觸,先聲言者,賞三品官,後言者死。齊言者皆釋之。」海陵王對宮中的男侍定了非常嚴厲的規矩,他們眼睛不能東瞅西望,要好好走路,一不小心就會被挖眼砍頭,宮中的這些男子活著真是異常辛苦啊。
金章宗時,更是對教習宮女讀書的男性宮教「以青紗隔障蔽內外,宮教居障外,諸宮女居障內,不得面見。」如果確實有宮女想求教男宮教,也只能是「皆自障內映紗指字請問,宮教自障外口說教之。」總之就是男女授受不親,皇帝的女人別說是碰了,見一面都不行。
可長期以往這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金朝想到了宋朝和遼國的後宮和宦官制度,後宮裡宦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這些生理殘疾的宦官來服侍後宮的的妃嬪們,就能有效地隔絕女性與正常男性的接觸,皇帝還不用擔心自己的女人紅杏出牆。
二、金朝為什麼用漢人,不用女真本民族的人做宦官?
既然要建立宦官制度,是不是先要考慮女真本民族的人呢?答案是不行。為什麼呢?
首先女真人的風俗習慣中沒有這種摧殘人的制度,如果將正常男性閹割成為宦官,不僅沒有了生育能力,連身體骨骼、肌肉、體質等各項機能都難以與正常的男性相比,這對於處於北方寒冷地區,還要進行放牧狩獵和隨軍出征等活動的女真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也不會容忍這項制度的存在。
女真民族崇尚勇猛剛烈、悍不畏死,強壯有力的男子在女真人中受到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子都不會也不願意進宮做宦官,排斥陰柔的宦官也是必然。
女真人雖然吸取了中原王朝的宦官制度,但現有史書中沒有女真本民族出身者為宦者的記載,主要仍然以閹割漢人為宦官,宦官隊伍初期主要是金滅遼、滅宋戰爭中被俘的宦者,或是出身於渤海族等非女真族的其他民族。金朝史料中所記載的宦官姓氏有梁、王、李、潘等均為漢姓,不見其它民族成分的人被閹割為宦者。
三 、金朝的宦官機構以及宦官的地位和職能作用
1、金朝的宦官機構和宦官的職責
後宮中有了這麼多的宦官需要管理,管理宦官的機構有哪些呢?這要從女真的政治制度改革說起,金熙宗時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完成了金代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度,強化了中央集權;海陵王再接再厲,廢掉中書省和門下省,確立了以尚書省為唯一的一省。在金朝不斷改革官制的過程中,宦官機構也隨之建立,徽院下轄的內侍局和宮闈局便是宦官較為集中的兩個機構。
其中內侍局:令二員,從八品。(興定五年,升作從六品。)丞二員,從九品。(興定五年,升從七品。)掌正位合門之禁,率殿位都監、同監及御直各給其事。局長二員,從九品,興定五年升正八品。御直、內直共六十四人。皇太后、皇妃和東宮諸殿,設有「掌各位承應及門禁管鑰」的都監、同監。諸殿都殿、同監以及職役的御直、內直人員,一併歸內侍局管轄。
由於內侍局的職位偏低,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又創設寄祿官名,主要用以「升用內侍局御直、內直有年勞者」,就是獎勵其中的年紀大的,為年老的宦官提供保障。其中包括中常侍(正五品)、給事中(從五品)、內殿通直(正六品,先名內殿給使)、黃門郎(從六品)、內謁者(正七品)、內侍殿頭(從七品)、內侍高品(正八品,不限員。)、內侍高班(從八品)。宮闈局,舊名宮闈司,也是管理宦官的重要機構。大定二年改為局,舊設令,丞,改為使、副。提點,正五品。使,從五品。副使,從六品。掌宮中合門之禁,率隨位都監、同監及內直各給其事。直長,正八品。內直一百七十人。(後一百七十九人。)
內侍局和寄祿官在金朝創製宦官制度之初都是隸屬於宮闈局,隨著宮省制度和宦官制度的發展和細化,明昌元年(1190)內侍局和寄祿官從宮闈局中脫離出來。
宦官任職的機構除了內侍局和宮闈局還有御葯院、內藏庫、近侍局等。御葯院,明昌五年(1194)設立,掌進御湯藥,提點,從五品。直長,正八品,皇帝以親信宦官充任,畢竟是給皇帝進御湯藥的機構馬虎不可,被歹人所控分分鐘要皇帝老兒的小命。
內藏庫,(大定二年,分為四庫。)使,從五品。副使,從六品。掌內府珍寶財物,率隨庫都監等供奉其事。直長一員。(承安三年增)這是個掌管錢財的機構,但並非是專屬宦官擔任,海陵王天德三(1151),「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
近侍局在金代也是天子近臣才能掌管,這個機構出現在海陵王時期。近侍局「掌侍從,承赦令,轉進奏貼」,長官為提點,次為使、副使。提點為正五品,泰和八年(1208)創設。使為從五品,副使為從六品。下轄直長,為正八品。直長分為入寢殿小底與不入寢殿小底。大定十二年(1172,將入寢殿小底改稱奉御,不入寢殿小底改稱奉職。
近侍局乃軍機要地,元·劉祁《歸潛志》卷七曰:「金朝近習之權甚重。置近侍局於宮中,職雖五品,其要密與宰相等,如舊日中書。」
近侍局提點,這個五品官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與宰相相提並論,既然如此重要,金朝統治者對近侍局長官的任用也非常謹慎,金世宗曾諭宰執曰:「近侍局官須選忠直練達之人用之。朕雖不聽讒言,使佞人在側,將恐漸漬聽從之矣!」近侍局長官的任用一般不會選擇宦官,《金史卷六十九》曰:「「金法置近侍局,嘗與政事,而宦者少與焉」。」也說明了這個重要的機構一般不會重用宦官。而是如劉祁《歸潛志》卷七所述:「多以貴戚世家恩幸者居其職」,正是這樣也使得宦官干預政事的機會大為減少了。
但也有宦官在近侍局居高位的特例,宦官梁珫就曾在近侍局任近侍局使。因為海陵王特立獨行,信任宦官。《金史·卷六十九》記載了海陵王對待宦官的態度:「梁珫,天德三年,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海陵謂光道等曰:『人言宦者不可用,聯以為不然。後唐庄宗委張承業以軍,競立大功,此中豈無人乎。卿等宜悉此意。帑藏之物皆出民力,費十致一,當糾察奸弊,犯者必罰無赦。』宦者始與政事,而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數數使珫往視工役。是時,一殿之費己不可勝計,珫或言其未善,即盡撒去。雖叢相張浩亦曲意事之,與之均禮。」
從上可以看出海陵王認可宦官的能力,所以重用梁珫等宦官,連丞相張浩也畏懼三分。但像梁珫這樣得到金朝皇帝重用的宦官只是少數,其他人可沒有海陵王這樣的「伯樂」。
2、金朝宦官都幹些什麼活?
金朝後宮內廷宦官既可以有官號、秩品、爵位、俸祿,也可以有職事、冠服、宦籍。宦官的職責雖然多數都局限在宮內伺候嬪妃娘娘們,但也有例外,也可以兼管外部事務,比如梁珫就被派往外面做事。史載「宦者始與政事,而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及營建南京宮室,海陵數數使珫往視工役。」
也有少數宦官參與到國家管理中,《金史·列傳·卷六十九》記載「舊制,宦者惟掌掖廷宮闈之事。天德三年,始以王光道為內藏庫使,衛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領內藏。」內藏庫使是掌官內府珍寶財物的機構,衛愈、梁安仁作為宦官在這裡做管理人員,足見皇帝對他們還是較為信任的。
相比較高等的宦官,金朝下層普通宦者主要分屬於各宮,皇太后、皇妃和東宮諸殿,侍奉後宮嬪妃和他們主子的的衣食起居,輔佐皇后或貴妃維護宮中的規章制度,干一些日常的雜役,終身在皇帝家做家政,還得當牛做馬。
宦官作為內侍之人,其升遷不需要金廷對他們進行考核,讓宦官擔任什麼職務、幹什麼活,全憑皇帝或權貴一張嘴。即使是那些得到金統治階層賞識的宦官,在皇親貴戚眼裡也不過群奴才而已,地位不及一般的官員,只有極少數宦官能時來運轉,躋身到統治階層,大部分人一輩子為奴,老死後宮。
四、 有金一朝為什麼沒有宦官操縱朝政,掌控實權的現象
1、首先是金朝統治者對中原王朝宦官專權的歷史印象深刻,有很強的戒備心,強力壓制宦官勢力。
強盛尚武的漢朝、唐朝、明朝都有宦官專權亂政,剛毅勇猛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為何就沒有宦官專權的事呢?是金朝的宦官忠厚老實么?顯然不是。根本原因是金朝的統治者比較清醒,不肯放權給宦官,金朝的宦官最多只是參政、干政,遠做不到權傾朝野、為所欲為。
金朝對中原王朝宦官專權的歷史極為忌憚,特別是對漢唐的教訓記憶猶新。《金史》記載「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以來,宦者養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制。東漢以宦者亡,唐又甚焉。世儒論宦者之害,如毒藥猛虎之不可拯也。金法置近侍局,嘗與政事,而宦者少與焉。」
史料說明,金朝對宦官專權有深刻的認識,將其視為毒藥猛虎。如近侍局這樣的重要機構,就很少有宦官擔當要職,也減少了宦官專權干預朝政的機會。
與金朝同期的北宋宦官干政也讓女真人記憶猶新。特別是女真人與宋建立「海上之盟」的時候,與北宋宦官勢力就有密切的接觸,對宦官勢力有所了解。入天輔二年(1118),金太祖「遣李善慶通使於宋,善慶至宋國門,宋相蔡京、童貫見之,諭以夾攻取燕之意。」;後來天輔四年(1120),「遣使烏赫埒等至宋宋詔司業權邦彥內侍童師禮館之」。對於金朝來說,童貫這樣的宦官勢力居然僅次於丞相,讓他們難以理解,也很排斥這股陰柔之風,不給宦官大的權利空間。
金世宗完顏雍就吸取海陵王重用宦官梁珫的教訓,抑制宦官勢力,親下詔諭嚴戒宦官勢力侵入近侍局。此後的金朝統治者都堅決貫徹了這一政策,使得宦官根本沒有形成獨立的、強大的勢力集團,完全依附皇權或其他強權勢力生存。
2、金朝也有宦官干政,造成了哪些危害?
當然即使是金朝統治者對宦官專權做了防範,宦官也還是對皇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金朝皇帝與中原王朝的帝王相比也不能免俗,金朝海陵王就十分寵幸宦官,海陵王對宦官梁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他利用宦官梁珫監視丞相張浩及平衡朝臣的勢力。在營建南京宮室時,海陵王數次派遣宦官梁珫出使南京視察,名為監督工程進度,實則監視丞相張浩。史載梁珫:「琉性便佞,善迎合人意。海陵特見寵信,言無不從」。這裡說的是梁珫很會拍馬屁迎合聖意,得到海陵王的寵信。
梁珫迎合海陵王好大喜功,貪戀美色的性格,「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還說「宋有劉貴妃者姿質艷美,蜀之華蕊、吳之西施所不及也。」極度刺激了海陵王的貪慾 ,令海陵王不顧國內契丹反叛,執意伐宋建立不朽功業,結果伐宋失敗,金兵嘩變殺死海陵王,梁珫也死於亂軍之中,與海陵王一起身敗名裂。
梁珫好歹還在皇帝身邊興風作浪過,而這位叫李新喜的宦官干政可真是死得冤枉。金章宗病重後,當時章宗寵幸的元妃李師兒家族勢力很大,聯合宦官李新喜、平章政事完顏匡擁完顏永濟為帝,本以為有擁立之功可以飛黃騰達,不料完顏永濟即位後,忌憚元妃的勢力,為保皇位反而將元妃李師兒和宦官李新喜處死。
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後面臨蒙古大軍的威脅,這時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胡沙虎不思阻擊蒙古軍,反而率軍撤退返回中都,完顏永濟不僅不予以懲罰,反而仍重用為將。胡沙虎不知感恩反而發起叛亂,率領叛軍佔據了皇宮,將衛紹王完顏永濟劫持出宮,「使宦者李思中害上於邸」,最終胡沙虎派宦官李思中用毒酒將完顏永濟毒殺。宦官本是維護皇權的,但當皇權衰敗,隨之轉向新的掌權者。
胡沙虎奪權後自稱監國都元帥,遣黃門宦官入內宮收璽,遭到掌寶璽尚宮左夫人鄭氏的訓斥。鄭曰:「璽,天子所用,胡沙虎人臣,取將何為?」黃門曰:「今天時大變,主上猶且不保,況璽乎?御侍當思自脫計。」鄭厲聲罵曰:「若輩宮中近侍,恩遇尤隆,君難不以死報之,反為逆豎奪璽耶!我死可必,璽必不與。」遂瞑目不語。
這鄭氏以死抗爭,斥退黃門宦官,最終讓胡沙虎沒有得到這枚寶璽,真乃奇女子。相比之下,不忠不義的宦官聽命叛臣弒殺皇帝,氣節還不如一個女子。
綜上所述,金朝雖然也有宦官參政、干政的情況,但總體對皇權的威脅比較小。金朝宦官制度隨著金朝的發展強大及漢化改革後應運而生,借鑒和吸取了宋朝、遼國的宦官制度一步步建立和完善起來。金朝宦官的生存依附於皇權,或是見風使舵聽命於權臣,有金一朝宦官沒有機會和能力形成獨立的政治勢力。絕大多數宦官的影響力僅限於後宮,從事後宮雜役的工作,參與國家政事的機會不多,在金朝的歷史中都處於皇權的抑制之下,受到皇權的控制。有金一朝,沒有發生宦官權傾朝野、禍亂朝綱的現象,這有何嘗不是金朝之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