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後期,倭寇跟失控的馬車一樣在沿海地區橫衝直撞,明朝急的沒辦法,派了很多人去圍剿倭寇,想不到派去的大多是飯桶,沒什麼戰鬥力,連倭寇的影子都找不到,明朝刨地三尺,終於將戚繼光找出來了,命他到江浙一代巡邏,實際上是把剿匪的任務交給他了。
戚繼光來到浙江後,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句話直到今天,還深深的感動著有民族情懷的人們,所謂華夏風骨,就是戚繼光這樣的。
戚繼光一到浙江,就進入義烏市,所謂浙江徵兵,征的就是義烏的兵。戚繼光一到義烏,就看見一群義烏人在打群架,那場面要多彪悍有多彪悍,戚繼光當機立斷,徵召了四千多人入伍,這些人也就是戚家軍的主幹力量,誰能想到,正是這一群人,改寫了大明的歷史。
戚繼光為什麼到江浙一代,就專門征義烏兵呢?義烏這個地方有著怎樣的歷史傳說呢?
義烏徵兵處
人都說一方山水一方人,義烏這個地方,專門出尚武的人。說起義烏市,歷史幾乎和華夏兩河流域的文明一樣悠久,義烏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到了秦始皇時期,義烏有了今天名字的雛形,當時不叫義烏,叫烏傷,這個名字挺奇特,還有個傳說,傳說秦時有個顏烏,事親至孝,父死後負土築墳,一群烏鴉銜土相助,結果烏鴉嘴喙皆傷,故稱烏傷縣。
秦始皇將它划到一個行政區域統一管理,當時他隨手一划,卻沒想到1700年後差點改變中國的歷史,如果沒有義烏,沒有義烏人,那麼大明的壽命還要短。可以說,正是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才為大明續了命,接了國祚,讓大明在富足中多熬一些日子。
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究竟辦了那些實事呢?
從嘉靖三十八年開始,義烏兵隨著戚繼光南征北戰,剿平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倭寇,又隨戚繼光踏過鴨綠江平定朝鮮,趕走倭寇。這支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由於神勇無比,從未失敗過,震動了世界。
戚家軍被譽為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最強的軍隊,歐洲的軍隊在戚家軍面前也黯然失色,無顏稱「海上霸主」。
讓戚家軍享譽世界的一場戰役是「台州戰役」,嘉靖四十年,倭寇扯起大旗,在沿海燒殺搶奪,倭寇在奉化登陸,先是在寧波沿海故布疑陣,讓台州的明軍放鬆警惕,然後趁虛而入,進攻台州。
倭寇分三路向台州進軍,浙東警報傳到戚繼光那裡,他率領戚家軍給敵人以迎頭痛擊,他利用倭寇分三路進軍兵力分散的弱勢,擊中兵力,分別擊破,戚繼光神勇無比,當新河戰役激戰不止時,戚繼光已經全部殲滅寧海的倭寇,轉而增援台州,所以,倭寇想趁戚繼光全力以赴平定寧海,台州守備空虛而攻下台州的計劃破產了。
在台州,戚繼光遭遇倭寇,轉瞬間全部殲滅,到了五月,倭寇轉移到台州東北地區,當時戚家軍的人數少,倭寇的人數多,戚繼光指揮若定,將倭寇打的逃竄到處州,今麗水地區,戚繼光知道倭寇此去處州,必然經過一個峽谷,在那裡埋好伏兵,倭寇被打的猝不及防,幾乎全部被殲滅。
經過台州激戰,倭寇再也沒敢進軍台州,江浙的倭寇基本被殲滅。
作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戚繼光領導一群義烏兵,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為義烏兵的神勇,以及戚繼光指揮才能和火器的運用。既衝鋒又保持火力密集,火器與各種武器協調作戰,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早採用的兵種協同的作戰方法。但是打仗關鍵是人在打,在大明時期,還算冷兵器時代,一個優秀的將領和勇敢的士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戚繼光本人的軍事才能自不用說,然而他是如何發現一幫優秀的義烏士兵的呢?這要從一次群架說起。
戚繼光一開始比較看重紹興的士兵,其次是麗水的士兵,後來他打了一場重要的戰役,用的就是這些士兵,在舟山岑港戰役中,明軍傷亡三千多人,敵軍才一千多,他的慘敗讓明朝震怒,他險些被扔進監獄。
後來戚繼光就反省,到底是訓練方法不對還是作戰方法不對?都不是。是用的人不對。
紹興多商人,幾乎人人經商,經商之人講究的是生活享受和財富的穩定,必然貪生怕死,對錢財深愛的人,你讓他死拼到底,可能嗎?所以紹興兵和麗水兵遇到倭寇弱的時候還敢上前比劃兩下,如果太強了,就退縮了,絕不會以命相拼。
戚繼光悟到,如果要百戰百勝,就要招勇敢剽悍的人當兵,勇敢剽悍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那麼,這樣的人哪裡去找呢?正當他冥思苦想的時候,他目睹了一生難以忘記的畫面——義烏人打群架。
嘉靖三十八年,有人發現了一座銀礦山,這個人是永康人,他召集成千上萬的人去搶奪礦山的銀礦,另外一幫人為了爭奪礦山,拚死抵抗,於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義烏人一開始出於弱勢,被打死幾個,後來義烏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勇敢,這場械鬥持續了六個多月,最終義烏人勝利了。
讓戚繼光最為感動的是義烏人的團結,全家一起上陣,連柔弱的婦女都敢於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家人,父親和兒子輪流作戰,哥哥和弟弟生死扶持,有人快死了,臨終前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繼續打。
人心若齊,其利斷金,戚繼光平生第一次看到團結的力量。
戚繼光請示了上級,江浙總督,上級批准後他就開始徵兵,他慧眼識珠,挑選真正可靠的人入伍,選了四千多義烏兵,經過嚴格的訓練,讓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能和使用武器的方法等。後來他又去義烏徵兵兩次,前前後後加起來差不多徵兵三萬多。
經過嚴格的訓練,義烏軍組成的戚家軍成為最能打的隊伍,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多少隊伍能於大明的戚家軍相比,他們不僅創造了台州大捷,而且在後面平定朝鮮戰役中立下赫赫功勞。
隨著平倭戰爭的結束,東南沿海恢復了過往的平靜,義烏兵被調到長城去看守長城,戚繼光領著他們修建長城,防守大明江山十六年,將蒙古騎兵打的再也不敢南侵大明。萬曆年間,戚家軍打敗豐臣秀吉以朝鮮為跳板侵華的陰謀,將大明保護的像鐵皮桶一樣,此時戚繼光已經去世,但以義烏兵為主的戚家軍卻一直是大明的抵禦外敵的門戶,發揮著神武的威力。
秦始皇隨手划了一個市,1700多年後直接改寫中國歷史
明朝中後期,倭寇跟失控的馬車一樣在沿海地區橫衝直撞,明朝急的沒辦法,派了很多人去圍剿倭寇,想不到派去的大多是飯桶,沒什麼戰鬥力,連倭寇的影子都找不到,明朝刨地三尺,終於將戚繼光找出來了,命他到江浙一代巡邏,實際上是把剿匪的任務交給他了。
戚繼光來到浙江後,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句話直到今天,還深深的感動著有民族情懷的人們,所謂華夏風骨,就是戚繼光這樣的。
戚繼光一到浙江,就進入義烏市,所謂浙江徵兵,征的就是義烏的兵。戚繼光一到義烏,就看見一群義烏人在打群架,那場面要多彪悍有多彪悍,戚繼光當機立斷,徵召了四千多人入伍,這些人也就是戚家軍的主幹力量,誰能想到,正是這一群人,改寫了大明的歷史。
戚繼光為什麼到江浙一代,就專門征義烏兵呢?義烏這個地方有著怎樣的歷史傳說呢?
義烏徵兵處
人都說一方山水一方人,義烏這個地方,專門出尚武的人。說起義烏市,歷史幾乎和華夏兩河流域的文明一樣悠久,義烏在春秋時期屬於越國,到了秦始皇時期,義烏有了今天名字的雛形,當時不叫義烏,叫烏傷,這個名字挺奇特,還有個傳說,傳說秦時有個顏烏,事親至孝,父死後負土築墳,一群烏鴉銜土相助,結果烏鴉嘴喙皆傷,故稱烏傷縣。
秦始皇將它划到一個行政區域統一管理,當時他隨手一划,卻沒想到1700年後差點改變中國的歷史,如果沒有義烏,沒有義烏人,那麼大明的壽命還要短。可以說,正是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才為大明續了命,接了國祚,讓大明在富足中多熬一些日子。
戚繼光領導的義烏兵究竟辦了那些實事呢?
從嘉靖三十八年開始,義烏兵隨著戚繼光南征北戰,剿平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倭寇,又隨戚繼光踏過鴨綠江平定朝鮮,趕走倭寇。這支立下赫赫戰功的戚家軍,由於神勇無比,從未失敗過,震動了世界。
戚家軍被譽為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最強的軍隊,歐洲的軍隊在戚家軍面前也黯然失色,無顏稱「海上霸主」。
讓戚家軍享譽世界的一場戰役是「台州戰役」,嘉靖四十年,倭寇扯起大旗,在沿海燒殺搶奪,倭寇在奉化登陸,先是在寧波沿海故布疑陣,讓台州的明軍放鬆警惕,然後趁虛而入,進攻台州。
倭寇分三路向台州進軍,浙東警報傳到戚繼光那裡,他率領戚家軍給敵人以迎頭痛擊,他利用倭寇分三路進軍兵力分散的弱勢,擊中兵力,分別擊破,戚繼光神勇無比,當新河戰役激戰不止時,戚繼光已經全部殲滅寧海的倭寇,轉而增援台州,所以,倭寇想趁戚繼光全力以赴平定寧海,台州守備空虛而攻下台州的計劃破產了。
在台州,戚繼光遭遇倭寇,轉瞬間全部殲滅,到了五月,倭寇轉移到台州東北地區,當時戚家軍的人數少,倭寇的人數多,戚繼光指揮若定,將倭寇打的逃竄到處州,今麗水地區,戚繼光知道倭寇此去處州,必然經過一個峽谷,在那裡埋好伏兵,倭寇被打的猝不及防,幾乎全部被殲滅。
經過台州激戰,倭寇再也沒敢進軍台州,江浙的倭寇基本被殲滅。
作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戚繼光領導一群義烏兵,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為義烏兵的神勇,以及戚繼光指揮才能和火器的運用。既衝鋒又保持火力密集,火器與各種武器協調作戰,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早採用的兵種協同的作戰方法。但是打仗關鍵是人在打,在大明時期,還算冷兵器時代,一個優秀的將領和勇敢的士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戚繼光本人的軍事才能自不用說,然而他是如何發現一幫優秀的義烏士兵的呢?這要從一次群架說起。
戚繼光一開始比較看重紹興的士兵,其次是麗水的士兵,後來他打了一場重要的戰役,用的就是這些士兵,在舟山岑港戰役中,明軍傷亡三千多人,敵軍才一千多,他的慘敗讓明朝震怒,他險些被扔進監獄。
後來戚繼光就反省,到底是訓練方法不對還是作戰方法不對?都不是。是用的人不對。
紹興多商人,幾乎人人經商,經商之人講究的是生活享受和財富的穩定,必然貪生怕死,對錢財深愛的人,你讓他死拼到底,可能嗎?所以紹興兵和麗水兵遇到倭寇弱的時候還敢上前比劃兩下,如果太強了,就退縮了,絕不會以命相拼。
戚繼光悟到,如果要百戰百勝,就要招勇敢剽悍的人當兵,勇敢剽悍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那麼,這樣的人哪裡去找呢?正當他冥思苦想的時候,他目睹了一生難以忘記的畫面——義烏人打群架。
嘉靖三十八年,有人發現了一座銀礦山,這個人是永康人,他召集成千上萬的人去搶奪礦山的銀礦,另外一幫人為了爭奪礦山,拚死抵抗,於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義烏人一開始出於弱勢,被打死幾個,後來義烏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勇敢,這場械鬥持續了六個多月,最終義烏人勝利了。
讓戚繼光最為感動的是義烏人的團結,全家一起上陣,連柔弱的婦女都敢於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家人,父親和兒子輪流作戰,哥哥和弟弟生死扶持,有人快死了,臨終前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繼續打。
人心若齊,其利斷金,戚繼光平生第一次看到團結的力量。
戚繼光請示了上級,江浙總督,上級批准後他就開始徵兵,他慧眼識珠,挑選真正可靠的人入伍,選了四千多義烏兵,經過嚴格的訓練,讓他們掌握了基本技能和使用武器的方法等。後來他又去義烏徵兵兩次,前前後後加起來差不多徵兵三萬多。
經過嚴格的訓練,義烏軍組成的戚家軍成為最能打的隊伍,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多少隊伍能於大明的戚家軍相比,他們不僅創造了台州大捷,而且在後面平定朝鮮戰役中立下赫赫功勞。
隨著平倭戰爭的結束,東南沿海恢復了過往的平靜,義烏兵被調到長城去看守長城,戚繼光領著他們修建長城,防守大明江山十六年,將蒙古騎兵打的再也不敢南侵大明。萬曆年間,戚家軍打敗豐臣秀吉以朝鮮為跳板侵華的陰謀,將大明保護的像鐵皮桶一樣,此時戚繼光已經去世,但以義烏兵為主的戚家軍卻一直是大明的抵禦外敵的門戶,發揮著神武的威力。